“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寄予厚望。
为此,高中部特推出“青年说”这一栏目,以期从“青年之声”中汲取“青春之力”。
本期“青年说”栏目让我们听听2024届学长杜宣汉同学给我们分享他的成长故事。
杜宣汉(右),南师附中江宁分校2024届毕业生,现就读于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初高中均就读于南师附中江宁分校。高中时期曾担任化学课代表、宣传委员,高一时被选为菁英班成员。他尊师敬长、乐于助人、积极进取、讷言敏行。他兴趣广泛,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仍在向着更好的自己努力中……
高中阶段主要荣誉:
1.第3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赛区三等奖 省一等奖
2.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测评(NEPTS)高三组国家二等奖 省一等奖
3.第三届全国中学生环保作文征集活动省二等奖
4.学农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营员
5.菁英班学员
6.校级三好学生等校级荣誉若干
从“心”来过
推开高中生活的大门,与我同行的还有我满身的固执和锋芒。
那年秋天,当同龄人在书山题海中艰难跋涉时,我固执地自我标榜"反内卷":找尽借口不去寒暑假的课程,选科上避重就轻,甚至考虑出国留学是否可以远离高中学习的压力。
在对抗性思维驱使下,我的人生坐标系开始倾斜。
那时的我,决不是一个好学生。但幸运的是,我生活在分校:老师的包容,一次又一次的交流和轻松愉快的课堂;积极向上的氛围;多种多样的校园活动,无数次锻炼的机会等等,再加上家人的信任与鼓励,让我意识到了自己之前的狭隘,也让我对高中学习的看法有了转变。人如果没有选择的权利,是不能真正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换句话说,高中的努力学习,就是为了以后的选择的权利。当然,在自己有选择的权利时,务必跟从自己的内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所以,我直到高二下才开始认真对待学习,重新来过。当时的情况有多糟糕呢,在平行班中下游的排名,混乱的知识体系,一问三不知的大脑等等,都曾让我感到绝望。好在我赶上了一二轮复习,让我能重新构建知识体系。我还有同甘共苦的同学,还有热心解答的老师,还有支持我的家人,最重要的,还有我自己坚定的决心。我开始记笔记,开始积极的提问,开始刷题,高三下晚上很少去食堂吃饭,只为了能多一些时间提问,开始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还是取得了还算满意的成绩。
当然,学习和娱乐并不冲突,学习在任何时候绝不该是生活的全部,要从“心”来过。在此期间,我仍参加了艺术节等活动,体育课时从不缺席每一场足球,放假回家仍然会刷一会手机适度的放松,缓解压力,以便更好地投入第二天的学习中去。学习从来不是死磕,从来不是勉强自己。
还有句话,叫“三分考,七分报”。对于志愿填报,我也有一些体会。现在不同于往日拥有红利,轻松而高回报的工作或行业少之又少。网上都在推荐计算机一类的专业,我便拿计算机举例,其实,我认为计算机是个重技术的学科,如果你写不出好代码,没有潜心研究和长期练习,即使名校毕业也不管用。这种专业,虽然薪资无上限,但是要想清楚你是否有毅力去磨练技术,是否有不断学习的习惯,是因为真的喜欢并且有一定技术,还是奔着所谓的高薪。
所以应该选择什么专业呢?在我看来,专业选择也要从”心“来过,顺从自己内心的喜好,符合自己的合理诉求,便是好的专业。人生苦短,只有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所带来的满足感与幸福感,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进入大学已有半年的时间,在大学读书学习的同时,我总是会不时想起那些在分校高三拼搏的日日夜夜。是的,在大学,可能再也没有一张张写不完的各科试卷,一遍遍老师严厉的教诲,一节节仿佛永远上不完的课。但相应的,也再没有一起为同一个目标前进的同学,全心全意为你答疑解惑的老师和无比清晰的目标了。“高三是一个值得回忆的时期”,现在的我,对这句话更是深有体会。同学们,请珍惜和老师同学们相处的时光吧——那些最可爱的人和最值得怀念的事。
当然,大学的生活在其他方面来说也是很多彩的。大学给你极好的资源和一个任你展示的舞台,丰富的学生活动、学生组织以及各类比赛、讲座和演出。在这里,你可以和各行业的大牛面对面交流,学习他们的经验。这些是大学独一无二的优势。但是这些资源绝不会自己到你面前,只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并付诸于持续的努力,你一定不会觉得无处施展。
我的高中故事已经结束了,而你们的高中故事仍在继续,希望你们能从中获得些灵感。从“心”来过,我将继续努力,丰富我的大学新生活,谱写我的人生新篇章,飞向更广阔的天空。最后,祝大家都能万事顺意,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