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化学
高中化学第六次教研活动
[ 发布时间 ] 2019年11月26日    [ 点击次数 ] 13194
浏览字号:

次教研活动(2019-11-20

 

活动安排:

8:35~9:20第二节课 高4)班 吴江华老师(南师附中江宁分校

9:30~10:15第三节课 5)班 顾晔老师(江宁高级中学

10:25~11:30 第四节课  A2-206   评课点评嘉宾:马明祥老师)

2019年11月20日我校举行“少教多学 精讲课堂”开放日活动,上午二、三节课吴江华、顾晔两位老师课题《盐类的水解的同构异构课评课时两位上课老师交流自己的设计思路,然后马明祥老师根据这两节课作了题为《基于核心素养质量标准的高中化学教学与评价》微型讲座,最后大家对新高考和当前化学教学进行交流

马明祥老师针对《盐类的水解》一节学科素养的培养可以从几个方面切入首先从学科的科学观念要素盐类的水解体现了物质与能量观体现了结构与性质观、微粒相互作用观体现了变化与平衡观。其次从化学学科的科学思维本课时教学中从某个具体的盐类酸碱性讨论入手,就是为了建立盐类水解的分析模型。通过演绎推理的方式建立各种盐类水解及溶液酸碱性的基本规律。但是深入的研究却又发现盐类水解在酸碱性的数据表征中却存在不一致性,在质疑中得出结论——盐类水解的程度一般都很小。通过结构概括、演绎推理、模型建构、质疑提升将知识点逐步推出,层层递进、平滑圆润、一气呵成。

把课堂能力活动及表现分成: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创新迁移3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包括:辨识记忆(NH4ClCH3COONa溶液酸碱性结论)、概括关联(水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说明论证(为什么NH4Cl溶液呈酸性、或者CH3COONa溶液呈碱性)。第二阶段包括:分析解释(用化学方程式或者离子方程式说明NH4Cl溶液呈酸性、或者CH3COONa溶液呈碱性)、推理预测(通过NH4Cl溶液呈酸性、或者CH3COONa溶液呈碱性,你还能想到那些盐溶液的水溶液会呈酸性或者碱性)、简单设计(用实验验证你的上述猜想)。第三阶段包括:复杂推理、系统探究(盐溶液酸碱性的规律)、创新思维(盐溶液酸碱性的应用),等9个层次。当然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年段我们不能一律追求到第九个阶段,盐类的水解知识的简单设计阶段放在第二课时、复杂推理可以安排在更加靠后的教学中、创新思维更多的应该归入科学发现发明。那么,能够做好六个阶段,你的课堂就已经成功的完成了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吴江华老师设计思路:

先由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例子出发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通过实验的探究发现盐溶液不都呈中性,更加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因势利导,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讨论其中的奥秘得出结论。本节教学就是要利用电离平衡的理论来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水解平衡的概念。由于盐类水解,使得我们的研究对象成为多个平衡并存的体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还相互促进。由于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而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又收到离子积常数的制约,水的电离平衡必然成为分析问题的关键,这也正好为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顾晔老师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根据教材展开教学设计,首先通过学生实验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然后从水溶液中的多个离子平衡讨论氯化铵和醋酸钠溶液分别呈现酸碱性的原因,进而总结盐类水解的实质;最后利用平衡常数结束盐的水解是微弱的,指导学生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png2.png


1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