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课程
竞赛课程
喜报!第3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再传捷报!
[ 发布时间 ] 2022年11月22日    [ 点击次数 ] 7051
浏览字号:

2022年第3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我校共有20位同学取得优异成绩!其中国家二等奖8人,国家三等奖2人,省一等奖8人,省二等奖8人,省三等奖4人。向获奖同学表示祝贺!向辛勤指导的物理竞赛老师团队表示感谢!

1.jpg

班级

获奖学生姓名

获奖等级


班级

获奖学生姓名

获奖等级

高三(1)班

徐睿涵

省一(国二)


高三(1)班

邓卓

省二

高三(2)班

刘硕

省一(国二)


高三(5)班

张晋

省二

高三(1)班

杨昊明

省一(国二)


高三(5)班

夏一珉

省二

高二(2)班

唐子俊

省一(国二)


高二(1)班

徐梓瑜

省二

高三(1)班

陈泽善

省一(国二)


高二(2)班

李芑钰

省二

高二(4)班

林希尧

省一(国二)


高二(4)班

陆杰

省二

高三(1)班

陈俊豪

省一(国二)


高三(2)班

马宇轩

省三

高三(5)班

何锦恒

省一(国二)


高三(2)班

张天昊

省三

高二(2)班

钱蔚然

省二(国三)


高二(1)班

华嘉宁

省三

高二(1)班

张益宁

省二(国三)


高二(1)班

刘俐君

省三

 

优秀成绩取得的背后一定有不一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高三(1)班  徐睿涵 国家二等奖 省一等奖.jpg

徐睿涵:

最初学物理竞赛只是无心之举。它陌生神秘,如一尊老者,令我敬畏。经历高数以及力电光热近的一次次洗礼我逐渐从为能否好的成绩担忧转变为被物理这门学科本生的博大,简洁,美丽深深吸引。两年时光,看似很长,却在不经意间转瞬即逝。闭上眼,我在何处学过哪类知识,在何时回答出问题找到成就感,又有做过哪些有趣的感到快乐。尤其是高二始,接触到可口的大学物理教材,在每个晚上,每一次讲座,甚至在平时课上偷偷翻看计算的那一幕幕顿时涌上心头。我有过对自己智商的怀疑,有过发现精妙算法的激动,有过晚自习与同学探究问题的欢乐,亦有过几十次三个小时全神贯注面对几道题苦思冥想的难忘回忆。当我从一维势能曲线的运用进化到拉格朗日方程的掌握,当我从寻找辅助圆到计算波的复数解,当我从死背洛伦兹变换到熟悉了四维矢量,我对前人的智慧与物理的博大感到迷恋。当我今日细细回忆,我才发现,我并非为了成绩不加心痛,而是因为要与这一切的一切挥手作别。感谢一路陪伴指导的物理竞赛团队老师,感谢学校能给我们提供这样的课程。

 

3高三(2)班  刘硕 国家二等奖 省一等奖.jpg

刘硕:

在学竞赛的那些可以说是“暗无天日”的日子里,我曾无数次设想:假如有朝一日功成名就,该对CCTV说点什么?如今两年多学下来,也算是小有成就,到了真的要我讲讲我的竞赛学习的时候,我却又不知道该用如何的语言来描述这一段无比苦涩却又时有微甜的经历。细想从前,我还记得第一次看到竞赛书时那种“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就不会”的休克感;还记得在种种机缘巧合下当上竞赛班班长时的责任感;还记得外出培训时与小伙伴们攻克难关时的喜悦感;还记得第一次通过竞赛考试时的那种自豪感……一本本教材、一册册题集、一袋袋草稿,摸爬滚打于其间,我累积着一点点进步,期待着一次次超越。从没有奖项到省二到国二,我虽然还有遗憾,但已不虚此行。倘若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依然会选择这条充满汗水与喜悦的道路。奋斗过、钻研过、痛哭过,这就是我的竞赛生活!感谢一路陪伴的物理竞赛小伙伴,感谢悉心指导的物理竞赛团队老师。

 

物理竞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分校这片肥沃的土壤,更离不开物理组老师们的辛勤耕耘

基地建设新高度  人才培养添土壤

我校在市课程基地建设完成的基础上,2021年再次申报物理创新拔尖后备人才基地,获省教育厅批准。 该基地建设从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等角度出发,构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体系,确立了培养优秀学生创新拔尖能力的总体目标,完善了教师专业成长多方位平台。依托课程基地建设,全面升级我校课程体系,服务学生高位发展,教师专业发展。让基地成为现有课堂的延伸、升华和互补,成为学的方式与教的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

4.jpg

 

携手共建创新篇  高高合作育人才

2021年12月3日 在我校举行了东南大学物理学院暨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高中物理组课程共建交流会,形成了备忘录。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共同育人”的原则,建立了长期、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本次交流会达成了三方面的合作:合作共建物理创新拔尖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开发物理资优生培养课程资源,发展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确定了包括PT、东大讲堂、大学物理做中学、大学物理微课程、物理竞赛、物理教师发展学校六个项目的合作。携手共建,合作育人!

 

撰稿:唐冬梅

校对:刘训华  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