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课题研究
3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基于“个性发展”的幼儿园至高中课程一体化建构的校本探索
[ 发布时间 ] 2019年11月25日    [ 点击次数 ] 36837    [ 浏览字号 ]

 

 

 

 

 

 

 

                    基于个性发展


      
幼儿园至高中课程一体化建构的校本探索

 

 

 

 

 

      开题报告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

              

《基于个性发展的幼儿园至高中课程一体化建构的校本探索》

                   开题报告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个性发展

     所谓个性,即个体在一定生理和心理素质上,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表现为个体在社会实践中所持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征。

        学生的个性差异客观存在,不同个性特长学生的成长道路也各不相同,学校的责任就在于发现与鉴别每个学生的潜能所在,指出他们发展的最佳路径,并建立起丰富的、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目的是因材施教,有的放失,选择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以发掘每一个学生潜藏的内在动力。

(二)课程一体化

    课程一体化是指构建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各个学段相互衔接、过渡自然、知识系统连贯的校本课程体系。课程一体化强调的是:

   1、课程体系的结构化 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整体规划、设计幼儿园至高中十五年相衔接的校本课程体系。使课程的整体力量大于部分之和。

   2、课程内容的系列化 校本课程的内容呈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态势,以克服重复交叉、没有梯度的现象。

   3、课程形式的多样化 开设形式多样的校本课程,让每个学生通过选择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课程,使之得到充分的、个性化的发展。

   4、课程管理的集约化 校本课程的一体化建设,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节约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克服校本课程开发的低效现象。

(三)校本探索

       校本探索,是指在高质量的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学校从实际情况出发,按照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指导教师研究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并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以适应不同个性特长学生的不同需求。校本探索,关键在于行动,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以研究促行动。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我校基于个性化教育的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现状

    我校从2006年开始,围绕“个性化教育”,着手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并承担省“十一五”课题《课程行动研究:个性化教育的校本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

 

1、建构了具有本校鲜明特色的校本化课程体系

  

    校本必修课程是集中体现我校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的一类课程。选修Ⅱ课程(选修Ⅰ课程为国家选修课程)是为适应不同潜质的学生在兴趣、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开发的课程。选修Ⅲ课程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需求而设置的课程。

     2、关注了校本课程体系的结构平衡和整体水平

      我们从反映学生选择课程自由度的“必修——选修”维度,反映课程价值取向的“学科——活动”维度,反映课程横向结构的“分科——综合”维度来设计校本课程。任何一门校本课程,都可以在三维空间中找到相应的一个点。所有校本课程对应的许多个点就在三维空间中形成了一团“云雾”,而根据这团“云雾”在坐标系中的分布情况,就可以对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的整体水平有一个较形象的认识。同时,我们关注必修课程适当选修化;学科课程注意活动性;分科课程注意综合化。

      

     

     

 

 

 

 

 

 

 

 3、创造了以多元智能测试为手段发现学生个性的智能光谱的方法

    1)通过多元智力的测试发现个性

     多元智能测试作为发现学生个性的主要手段,不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而且多元智能与个性的诸多成分密切相关,往往起着关键的引领作用。

    2)通过丰富的课程体验鉴别个性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在比较中选择、在选择中比较,兴趣爱好、志愿能力皆能充分暴露,正如廖世承指出:课程丰富,使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并可以借此发现学生自己的能力。发现个性与用丰富的课程鉴别个性是相辅相成的。

   4、形成了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选修II课程结构

    我们把学校近200门选修课以多元智能的八个维度为标准进行分类,整合为语言与文学、体育与艺术、数理逻辑、科学与技术、人文综合等五大类,并以此初步形成了选修II课程的课程结构。

   5、形成了“按需求加类型”的分层次教学模式

       由于学生多元智能客观存在,光靠提高课堂效率很难满足,正确的方法只能是进一步分层次教学。我校在专家的指导下,逐步建立起选修Ⅲ课程模型,进行了按“需求+类型”分层方法(需求指兴趣、志向,类型指多元智能)的研究与探索。实践证明,由于加强了学科的基础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于选修Ⅲ的各种课程不在同一时间开设,为有些学生跨学科、跨年级选课创造了条件,课程的适应性大大增强。

三、问题的提出

虽然十一五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有不少问题还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还有一些研究成果没能有效的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主要表现在:

   (一)如何进一步对十一五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应用

校本课程结构已基本建立,但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之间还有距离。如:选修2课程开设的时间和质量如何得以保证?高中选修3课程的层次性和系列化如何进一步得以凸显?选修3课程如何跨学科、跨年级开设?等等。

   (二)如何进一步对十一五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延展

目前的课程结构是分别针对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分别设计的,重点又在中学阶段,还没有关注到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整体设计,特别是各阶段之间课程结构的衔接问题有待作进一步研究;初中阶段的选修3课程还有待开发。

   (三)如何进一步对十一五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深化

       不少学科的立体化课程体系还没有形成;课程的设计、开发、评价模式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于课程结构本身的评价也缺乏研究;对每一门课程进行定位也是一个需要作深入研究的问题。课程实施中的有效性问题还要进一步深化。

 

四、课题研究的现状及价值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1、个性发展的研究现状

       在西方,从卢梭、裴斯泰洛齐到洪堡均提出过承认天性、顺应天性的教育理念。    

       在中国,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就包含着顺应天性的思想,近代教育家蔡元培也提出教育要发展个性的主张。   

美国的个性发展教育体现在教育的各个方面,在中学阶段,主要是重视学生主动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独立的学习。日本新的课程方案提出了必修科科目内的多样化、选修化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全面成才。   

我国对个性化教育进行系统研究的起步较晚,中国知网涉及个性化教育的文献19791989年仅2篇,19901999也仅31篇,而20002011增至351篇,可见个性化教育得到普遍的关注是近10年来的事,直到现在国内还没有人提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个性化教育的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关于个性化教育的研究也应运而生,在20世纪末掀起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正是以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为目的的一场重大的实践。最近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创新能力不足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制约的判断,又高瞻远瞩地作出“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决策。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事关国家生存发展的关键。个性化教育正是当前课程改革的契机,势在必行。

2、校本课程的研究现状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校本课程开发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1999年以来,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成果丰富,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发现,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总体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主体分布不合理、研究范围存在较大差异、研究内容深化不足、研究方法和视角单一、缺乏课程整合研究等。

 3、基于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一体化建设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幼儿园至高中校本课程一体化建设的研究少之又少,中国知网涉及幼儿园至高中校本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文献还没有。主要是因为幼儿园至高中(十五年)各学段都具有的学校在国内外还很少,这就给校本课程一体化的研究带来了现实的困难。但同时,也为我校的基于个性的幼儿园至高中校本课程一体化建设的研究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二)基于“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的理论价值

创造以多元智能测试为主要手段发现学生个性的智能光谱的方法;按需求加类型分层次教学,丰富了个性化教育的理论体系。

   (三)基于“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的实践价值

我校学生来源宽泛,不同能力倾向特征明显,只有实施个性化教育,才能寻求并拓宽适应不同层次需求学生的成长渠道,使学生获得一个多元发展的环境,使各类学生都能在心情舒畅、获得尊重中得到良性发展。

1、校本课程的一体化建设有利于提升个性化教育的水平

    幼儿园至高中校本课程的一体化建设,将各学段相对独立的校本课程结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实体。消弭各自为政、相互交叉甚至重复的校本课程开发现象,有利于各学段之间的衔接,提升个性化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2、校本课程的立体化设计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校本课程体系的立体化设计,可以充分发挥每门具体课程的作用,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利用课程体系结构的力量高效地实现为了每一位学生充分的、个性化的发展的办学目标。

3、校本课程的一体化建设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平台

    在一个精心架构的幼儿园至高中校本课程一体化建设的课程体系中,设计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必将为学生的个性发现、发展提供平台,不仅使学生达到国家课程目标规定的要求,而且还应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学习力和创造力。

   4、校本课程一体化建设的研究将锻炼一支教科研队伍

本课题研究将有利于我校教师通过学习与研究转变教学方式,形成各学科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本课题研究将有利于我校开展校本教研,组建一支高水平的教科研队伍。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一)研究目标

以“多元智能”理论、“因材施教”理论和“主体性”教育理论为支撑,通过对不同学段学生个性品质、能力倾向的调查分析,建立既遵循新课程理念又符合我校具体情况的幼儿园至高中一体化各学段的校本课程,形成难易不同的课程资源,为不同潜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提供个性化学习的选择和帮助。

   (二)研究内容

1、发现与鉴别学生个性的研究

1)进一步通过多元智能测量来发现个性

     在原有省级课题已对高一学生进行多元智能测量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动机等方面进行测量,从而鉴别个性。

  2)进一步通过校本选修课程来鉴别个性

学校不断开发和整合校本选修课程,打造精品,更广泛的适应不同潜质的学生在兴趣、智能等方面的差异,发现学生能力发展的倾向甚至职业发展的方向,也为学生选择课程提供建议,还为其它子课题的研究提供依托。

  3)尝试通过特殊能力倾向测验来鉴别个性

特殊能力倾向测验(special aptitude tests)是对那些不包括在一般智能测验中的较为特殊和专门的能力进行测验。作为职业选择辅助工具,预测学生今后能胜任某种工作的能力。

4)通过长期观察来发现和鉴别学生个性

从幼儿园到高中,建立连贯的学生观察记录和成长档案袋,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2、完善与优化校本课程体系的研究

   1)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强调一体化

     在初中和高中学段,我们已经建立了以立体化为特征的多维度、多层次、开放型的校本课程体系。幼儿园和小学学段的校本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架构与设计,以期与初中和高中学段的相衔接,真正达到幼儿园至高中校本课程一体化建设。如《经典阅读》,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为经典阅读的预备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小学中高年级为经典阅读的起始阶段,开始尝试专题性阅读,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初中阶段为经典阅读的提高阶段,逐步形成读与写相结合的能力。高中阶段为经典阅读的深化阶段,提升学生对社会人生的看法。

   2)进一步优化选修Ⅱ课程,强调丰富性

对学校现有的近200门选修Ⅱ进行整合优化,打造精品选修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丰富的高质量的课程,使之真正成为国家必修必选课程的拓展和应用的平台。小学选修Ⅱ课程强调趣味性,意在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初中选修Ⅱ课程强调多样性,意在培养学生的选择意识;高中选修Ⅱ课程强调学术性,意在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3)进一步开发选修Ⅲ课程,强调个别化

我校在高中部分年级已经做了选修Ⅲ课程的尝试。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将把选修Ⅲ课程推扩到高中各年级以及初中和小学学段。同时,进一步强化选修Ⅲ课程的基础性和层次性,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个别化的需求。

4)进一步提升德育课程品位,强调实践性

     用“生命哲学”的视野对我校德育实践活动进行系统性的校本化设计,使幼儿能够认知生命,小学生能够了解生命,初中生能够尊重生命,高中生能够张扬生命。                

    5)进一步规范社团课程,强调自主性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打算从“学科类、实践类、艺术类、体育类、公益类”等几方面对社团进行重新分类。变全员必选为自由选择;变学生自主开发为学生、学校与附近大学联合开发;变学生自主管理为学生与教师一起管理。

     3、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和模式的研究

     1)针对整个学校

设计出学校个性化教育模式,即制定出从个性的鉴别、个性的顺应和发展、个性化教育的实施到个性化教育的评价的一套整完整的操作程序。 

 2)针对每个学科

研究和实验各学科的个性化教学的评价标准和教学模式。尽可能的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保证学生拥有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学习权利。

(三)研究重点

1、各学段教育目标和十五年终极目标的研究

2、关于学生个性特点的发现与指导的研究

3、幼儿园至高中校本课程一体化设置方案的研究

4、关于学科教学个性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5、关于各学段之间衔接教育课程的研究

6、研制出一套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设计、开发和实施的评价体系

(四)子课题设置

1、个性的实证研究

组长:徐国民 张文艺

成员:石宏* 黄伟 陆天明 周建 樊海霞

研究内容:

      1)多元智能测评

       项目组长:陆天明

  项目组成员:周建 胡滨 陈小兵 葛新 吴波
   
研究内容:进一步通过多元智能测量来发现个性。在原有省级课题已对高 一学生进行多元智能测量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动机等方面进行测量,从而鉴别个性。

 2)特殊能力倾向测验

       项目组长:周建
      
项目组成员:吴波 胡滨 葛新 陆天明
      
研究内容:尝试通过特殊能力倾向测验来鉴别个性。特殊能力倾向测验 是对那些不包括在一般智能测验中的较为特殊和专门的能力进行测验。作为职业选择辅助工具,预测学生今后能胜任某种工作的能力。

     3)校园生活幸福指数调查

项目组长:张文艺
项目组成员:周建 年级主任 班主任等
研究内容:学生校园生活幸福指数调查

     4)职业倾向调查

项目组长:石宏
项目组成员:周建 年级主任 班主任等
研究内容:学生职业倾向调查

     5)学生成长档案袋管理研究

项目组长:徐国民
项目成员:黄伟、石爱平、顾华
研究内容:通过长期观察来发现和鉴别学生个性。从幼儿园到高中,建立连贯的学生观察记录和成长档案袋,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6)毕业生动态调查研究

项目组长:陆天明
项目组成员:陈小兵 胡滨 葛新
研究内容:

a.学习专业

b.从事职业

c.工作地区

        2、课程管理研究

        组长:张士民 徐险峰

        成员:陆天明* 王朝阳 徐国民 李滔

子课题项目:

1)课程管理模式研究

项目组长: 徐险峰
项目组成员: 张士民 李滔 陆天明 王朝阳 徐国民
研究内容:

a.课程的设计模式

b.课程的开发模式

c.课程的评价模式

        2)课程结构的完善

项目组长:李滔

项目组成员:张士民 陆天明 徐险峰 王朝阳 徐国民

研究内容:

a.课程结构的科学化

b.课程结构图的绘制

(3)课程结构的评价

a.    项目组长:陆天明

b.    项目组成员:张士民 李滔 徐险峰 王朝阳 徐国民

研究内容:

a.学校课程空间中课程的定位

b.课程云图绘制

          (4)课程管理及评价数字化系统

项目组长:胡滨

项目组成员:陆天明 葛新 陈小兵

研究内容:

a.选修II课程管理及评价系统

b.选修III课程管理及评价系统

3、课程行动研究

   组长:迟文 葛敏

   成员:李滔* 徐国民 顾华 陆天明 黄伟 周天航 颜中华 各科教研组长   和相关备课组长

子课题项目:

(1)各学科课程立体化建设

         项目组长:李滔
        
项目组成员:各科教研组长和相关备课组长
        
研究内容:

         a.制定完善各学科课程结构

         b.在各学科课程空间中对课程定位

(2)校本必修课程的开发

            项目组长:陆天明
           
项目组成员:各科教研组长、相关备课组长和相关教师
           
研究内容:

a.学科思想与方法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b.科学实验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c.经典专题阅读整体设计(含《分校人文早读读本》的编写)

d.已开发校本必修课程的精品化建设研究

       3)选修Ⅱ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项目组长:陆天明
          
项目组成员:各科教研组长和相关备课组长
           
研究内容:

a.各科选修Ⅱ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b.选修Ⅱ课程的多元智能定位

c.校本选修课程精品化建设研究

       4)初中选修Ⅲ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项目组长:崔超
          
项目组成员:石爱平 年级主任 各科教研组长和相关备课组长
          
研究内容:各科选修Ⅲ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5)高中选修Ⅲ课程的系列化

项目组长:葛敏
项目组成员:黄伟 年级主任 各科教研组长和相关备课组长
研究内容:

a.各科选修Ⅲ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b.选修Ⅲ课程系列化建设研究

      6)小学4点钟活动课程

项目组长:迟文
项目组成员:顾华及相关老师

      7)社团课程的开发

项目组长:徐国民
项目组成员:周天航及相关老师
研究内容:

a.社团的整体设计

b.与高校联动创办社团

c.精品社团的建设

       8)衔接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

项目组长:李滔
项目组成员:李滔石爱平 顾华 黄伟 杨帆及相关老师
研究内容

a.幼儿园与小学衔接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b.小学与初中衔接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c.初中与高中衔接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9)基于生命哲学的德育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项目组长:徐国民
项目组成员:周天航* 李滔 石宏 部主任 年级主任 班主任
研究内容:

     a.学生认知生命的差异及其成因的研究

     b.“德育活动课程序列化设计”的研究

     c.幼儿园至高中校本德育课程一体化设置方案的研究

     d.“德育课程实施途径”的研究

     e“生命哲学视野下德育课程体系效能评价”的研究

  4、高效课堂研究

组长:王朝阳 崔超

成员:李滔* 李中阳 陆天明 董加甫 各科教研组长和相关组长

子课题项目:

1)高效课堂评价标准的研究

项目组长:李滔
项目组成员:李滔* 王朝阳 崔超 陆天明 董家甫 李中阳 各科教研组长和相关组长
项目内容:

a.完善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b.课堂实践(课例、案例、叙事)研究

c.高效课堂的测量与评价研究

d.高效课堂管理与执行力研究

(2)高效课堂模式的研究

项目组长:李滔
项目成员:李滔* 王朝阳 崔超 陆天明 董家甫 李中阳 各科教研组长和相关组长
项目内容:

A.找准影响课堂高效的因素

b.我校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c.完善高效课堂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1、定量分析

分析、批判现有的个性测试量表及测试方法,并进行改造、完善,使之成为适合本校情况的有效工具。

2、方案设计

收集国内外优秀的个性化教育课程设计及实施方案、管理制度以及案例,融入本校已有的经验,重新规划个性化校本课程方案。

3、行动研究

借助课程行动研究的方法,将所建立的个性化校本课程方案进行实施。

4、案例研究

筛选成功的案例进行反思提炼,总结不成功的案例吸取教训。

   (二)研究过程

     120116月~201112   理论梳理、调查实证阶段

     220121月~20136    课题研究的初级阶段,以课题组成员为主体参加研究、总结案例、开发资源,为全面推开创造条件

     320136    进行课题的中期验收

     420137月~201412    课题研究的高级阶段即行动实施阶段,发动全员参加研究、在课题组成员总结案例、开发资源的基础上,实施、验证并进一步丰富所取得的成果。

     520151月~20156    为课题总结阶段

     620156   结题。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取的方法有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分析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尤其是课程行动研究法,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研究教育行动。 

 

七、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主要观点

   1、结构优良的整体效能大于部分之和

结构主义理论认为,结构优良的整体效能大于部分之和。一体化的课程结构必定优于分散、零乱、不成系列化、序列化的课程体系。

2、个性化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我们要升学率而且要尽可能高的升学率,但绝不以牺牲师生的身心健康等全面素质为代价片面追求升学率。当前的问题是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以及身心素质的培养,而突破以升学为总目标的大一统的课程模式,创设个性化教育课程方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3、学生个性发展的保障是课程建设

我们认为,个性化的前提是选择。我们要努力做到:一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二是要为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学习”,提供尽可能多的课程内容(包括必修、选修、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社团、讲座)与选择机会,三是学生应学会“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

4、学生个性发展的主阵地仍然是课堂

无论是国家统一课程还是校本课程,在课堂上都要克服只重“知识与技能”、而轻“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错误做法,认真研究各学科的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和教学模式,把三维目标的达成放在首位。

5、学生个性发展离不开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依托理化生实验室、创新实验中心以及通用技术课,建立“开放实验”小平台,进行专题性的科技活动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活动;要建设一批有魅力、有影响力的社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二)创新之处

   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校本课程的建设中,在对学生多元智能进行测量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动机等方面进行测量,从而发现和鉴别个性。

选择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各个学段为研究对象,进行校本课程一体化建设,形成系列化、序列化的校本课程体系。让学生有多元的选择机会,开拓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一体化的课程建设思路,包括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评价等等。如,在学习方式上,幼儿和小学低年级阶段,强调“玩”中学;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我们强调“做”中学;在高中阶段,我们强调“研”中学。

 

八、预期研究成果

   (一)阶段性成果

1个性品质与能力倾向实证调查报告

 2、幼儿园至高中校本课程一体化设置目录

 3、教育教学实验案例集

 4、师生教育教学论文集

   (二)最终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出版《基于“个性发展”的幼儿园至高中课程一体化课程建设》专著

九、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一)人力资源保障

    1、核心成员成果丰硕

课题核心成员全部为高级或以上职称,他们都参加过省级以上甚至国家级课题的研究,有的还主持过这类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多人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过论文,研究成果颇丰,完全有能力领导好本课题的研究。

2、专家引领高端有力

有一批知名专家的指导,包括成尚荣、彭钢、马宏佳、何锋、肖林元、叶兵、张学慧、董福才、李亚平、李海岩、陈汇祥,等等。

课题指导专家(部分

1.   

成尚荣

国家督学、原省教科所所长

2.   

彭钢

江苏省规划办主任

3.   

孙孔懿

江苏省教科院研究员

4.   

马宏佳

南师大教授

5.   

肖林元

市教科所主任

6.   

李亚娟

市教科所

7.   

徐良

市教科所

8.   

叶兵

省物理教研员

9.   

董福才

区教科室主任

10.        

张学慧

南师附中副校长    市学科带头人

11.        

李海岩

南京外国语学校副校长

12.        

陈汇祥

南师附中党委书记

 

    3、科研队伍朝气蓬勃

我校现有的640名教师是从4000多应聘教师中选拔出来的,多人在杂志上发表过论文或受到过奖励,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其中特级教师5人、教育硕士20多人、专业硕士3人,他们是教科研队伍的骨干力量。

  (二)前期研究保障

我校“十一五”课题《课程行动研究:个性化教育的校本探索》,已经形成了“尊重差异是形成个性的前提,发现个性是形成个性的必经之路,适应个性要有教育创新”的重要观点,形成了“课程建设纲要”的专著,围绕课题核心词在《人民教育》、《江苏教育研究》等高水平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三)组织制度保障
  
学校拟成立“课程研究中心”和“教学研究中心”,分别进行课程的建设和实施研究。中心负责人由学校一把手校长兼任,下设副主任一名,办事员一名。聘请各级部主任、教研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为研究中心的研究员。

   学校制定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课题管理办法》,在组织、管理、制度、时间和经费上给教科研工作以充分保证。

                                             201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