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会
校友风采
校友访谈 | 马楠:从江宁分校国际部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 发布时间 ] 2019年08月28日    [ 点击次数 ] 37113    [ 浏览字号 ]

从国际部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从国际部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走一条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圆梦之路!


image.png

马楠,国际部2013届中澳班毕业生

现就读美国藤校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博士学位(全额奖学金)

宾夕法尼亚大学环境建筑与设计实验室建筑科学研究员

2015年获得澳洲墨尔本大学环境学士学位

2017年获得澳洲墨尔本大学建筑硕士学位

主要研究以人的舒适和健康为基准的建造环境分析和数据驱动建模,室内空气监测及通风控制等相关的建筑技术科学研究

多次在国际知名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

获批中国国家专利1项

曾在墨尔本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与多领域科研学者合作多个科研项目

参与多项建筑设计与能耗分析


马楠宾大个人简历可点击浏览:https://www.design.upenn.edu/architecture/graduate/people/nan-nancy-ma

01


你大学本科专业学习哪些课程?专业难度如何?大学应该怎样去学习和生活?

     建筑是人类离不开的居所,我们90%的时间都生活在建筑师设计的房子里,或者是从一个建筑到另一个建筑的路上。建筑学,实际上,已经与人的舒适性和健康息息相关了。墨尔本大学的教育围绕建筑学核心知识,倡导学科交叉,鼓励学生成为深层次跨学科研究导向型人才,教育学生建筑设计不是瞬间灵感而是长期逻辑思维能力的格局。于是,我在本科阶段学习了建筑历史、建筑设计、城市发展规划、建筑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我努力感悟做建筑的责任与魅力,像我们熟悉的X-Y坐标,要想具备别人不具备的能力和潜力,我们的知识既要有X轴的广度又要有Y轴的深度。

     很多人认为建筑学就是艺术和哲学,突破地去想象什么是空间,以为会画画和丰富的空间就是建筑学的全部了。但其实不是,一个好的设计需要做大量相关的research,给自己的设计定个位。Studio几乎是占据了绝大多数建筑学生的学习时间,强度高、时间短、压力大。不合理的时间管理和对自己设计近乎完美的要求使得很多建筑学生不得不通宵熬夜出图。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接触和认识了许多优秀的人。从他们身上我学到很多,也看到一些我所不具备的品质。如果说这一路最值得感激的除了学校本身意外,还有就是在这里经历的困难,结识的牛人和遇到的教授。


马楠墨大访谈可点击浏览:

https://msd.unimelb.edu.au/study/discover/nan-mas-passion-for-research-takes-her-to-the-unites-states

image.png
image.png

02

你本科在澳洲一年费用有哪些方面?大概多少人民币?在美国一年费用多少?

     主要是在学费上花费较多,基本可以花去15-20万,生活费差不多10万左右,所有费用正常在30万到35万人民币一年。美国常青藤本科或研究生学费大概35-50万人民币一年。

03

你觉得国际部对你现在的发展有何帮助?

      在中澳班一年半的时间是我这一整段旅程的起点。懵懵懂懂的小女孩背起行囊去南京开始了离家的日子,从那时起,回家的日子便可以掰着手指数清楚了。我在南师附中江宁分校的日子,让我渐渐独立起来。宿舍、教室、食堂、操场,简单但是充实的时光,好像之后的旅程再也没有那么纯粹了。国际部一年半的纯外语教学,让我渐渐融入了全英文学习环境。专业英语课程里讲到的论文写作方法,文献引用等等,直到现在都令我受益匪浅。同时也为还没进入国外大学的同学们提供更多可以练习口语的机会。中澳班,给了我一个平台,一个让我踮起脚尖可以碰到梦想的平台。南师附中江宁分校国际部,给了我一个踏板,一个让我可以弹跳到更高处的踏板。

image.png

04

本科毕业,你为什么选择读研而没有就业?

      我记得杨澜曾经说过,二十多岁你为自己做的决定,一定可以改变你的一生。这世界就是一拨人在日夜不停地奋斗,另一拨人起床后发现世界都变了。而我,也希望能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继续深造,学习更多的知识,是我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之一,当我毕业的时候,我对这个世界的感悟也会与众不同。如果先就业再读书,可能失去了静下心来做学术的决心和信念。生活的层次深浅,最终是依靠自己去决定的。我想我的梦想和价值便是在最终洗尽铅华时,能够拥有不一样的格局。我坚信,人生是一场公平的赛程,在时光轴这一端的你潜心修行、汲取更多知识,那一端就一定会有更好的人生在等着你。

05

当你同时拿到剑桥大学、墨尔本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offer,你为何最终选择宾大?

     它们都是世界名校,是很多人的梦想和目标。在它们之中做选择也是艰难的。我在墨尔本大学呆了六年,角色也从当年懵懂的学生变成了老师。这里的一切太熟悉,人、事、物、模式,我知道,在这里读博士是不会再给我带来令我兴奋的东西和焕发我探索的热情了。宾大作为一所老牌名校,它拥有无数的重量级校友,其中就包括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股神巴菲特和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还有我们熟悉的建筑师梁思成和林徽因。宾大也作为教育界的老骨干,为美国的高等教育立下了汗马功劳,培养出了一堆诺贝尔奖获得者、教育家、CEO。除了这些响当当的头衔,更多还是出于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人生的兴奋感就是在于不断的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剑桥大学的录取也让我兴奋,但是考虑英国和澳洲教育制度都是延续British,因此,我还是想更多地感受不一样的教育体系。大概还是为了大一许下的梦想,想去最好的常青藤看看牛人都是怎么读书的,想和牛人们一起奔跑。所以最后我选择了给我全额奖学金外加近二十万人民币一年生活费的宾大继续我的追梦之旅。


美国的安全问题,经常听说美国不安全,你觉得美国治安怎样?出门在外安全有什么注意事项?

     宾大位于费城,费城城市区域分化很明显,很多贫困区,犯罪率极高,所以来之前要做好调查,然后尽量避免居住在不安全的区域。学校附近相对比较安全,有学校校警和警察24小时巡逻,也可以收到学校发的某某区域有违法事件请避开的提醒。如果晚上回家晚了担心安全,也可以找校警让他们送你回家。晚上尽量早一点回家,别去黑人区,尽量和小伙伴结伴而行。

07

能否和我们谈谈你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感受?

     有很多的排名数据都显示宾大的学业压力位列美国院校前列,真是一点都不假。有压力就有动力,也激励着我早起奋斗。宾大拥有大小20多座图书馆,每个图书馆都有自己的风格和故事。宾大和其他常青藤学校有馆际互借的合作,比如我看到的一本书是在哈佛大学,只需简单的在网上申请,最快隔天就可以取到了。博士生还有自己的carrel,可以把书直接放到这里,方便及时查阅也不用担心书会被别人借走。我也很少让自己闲下来,恨不得把每个时间缝隙都填满,做一个高密度生活的人。学校的学习氛围,每个人加快行走的步伐,让我更加确信我想要一种未来,和美好有关,而美好的人生,从来都不会降临在稀薄的生命里,我能够做到的,就是别让生活冷清,每天激情满满地奋斗。我学建筑很多年,但是做科研不能只了解建筑。现在是一个跨学科的时代,不去了解多个领域是迟早要被淘汰的。我去计算机学院学编程,去医学院学流行病,去工学院学热动力学……我想成为一个多学科人才,即便这是困难的。但是如果没有穿越过漫漫黑暗,没有经历过磨难,就永远不会明白看到星光时的喜悦,也自然不会懂得黎明的意义。我向往这种热闹的生活,在灵魂里沸腾起来的声音,仿佛是一种能量,听起来特别踏实。

image.png

博士生的小阅读室

宾大掠影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08

你对学弟学妹们有哪些建议?

     第一点,努力的意义是为了发掘自己的潜力。很久之前看到一篇文章《我奋斗了十八年才和你坐一起喝咖啡》。当我可以做一份工作每周可以赚500块的时候,那我就只有五百块的价值,那我接触的人也是和我差不多赚500块的;当我只会在餐厅里洗碗,我只有洗碗的价值,我的圈子也是在餐厅的劳动者;当我可以在学校里教书的时候,我有作为教师的价值,我结识的朋友也是学校的工作者;而当我可以把一件件我想做的事情做到了,学会了,我又有了新的价值所在。当我奢望着一些我还没有实现的梦想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必须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拥有足够的价值去实现这样的愿望。这样循序渐进的努力,在我看来是人生应有的步骤,审视自我的能力与极限,成为更好的自己。有很多人都不再稀罕这样的品质,朋友圈里晒包包晒车子,却没有人说,“喂,我们晒晒努力吧”。

     我想,这一生,与其有“父母的积蓄够我花一辈子”或者“家里的公司我可以继承”的心情,倒不如尝一下生活的滋味。努力的意义是为了让你看见原来自己还有这样的一面:可以跨越重重的荆棘,可以爆发出巨大的潜能,没有听从命运的安排,也成为这么优秀的人。

     第二点,出国的意义是什么。有时看着学校里的中国留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一直都在交中国朋友,玩中国的游戏,聊中国的音乐,辜负了一场异国的生活。我们能够幸运地来到外面的世界,付着高昂的学费,为什么要在自己的心里竖一面墙呢?我们黄皮肤的中国人,性格内敛谦卑,往往无法从自己的文化中一跃而起渗透到另一种文化里。可是既然向往外面的世界,也有了可以踏上异国土地的能力,那就去开启新的认知吧。把内心文化的交融当做一场海滩上的漫步,让隔阂的屏障慢慢拆开,让文化的渗透慢慢浸润。


     最后借一段网上很红的话,送给大家:“很多人都会问我出国留学到底收获了什么?我告诉你们,最重要的不是英语不是学历,对我而言就两样东西:一是把我放到任何国家,任何地方,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

二是一种名车豪宅也动摇不了我愿意每天坐公车去追求梦想,不断向前的心态。”而我认为这两样足以让我受益终身。


如欲了解马楠同学Nancy科研动向和互动,请扫下面的二维码,或浏览网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Nan_Ma23


马楠同学在2018级高一新生录取仪式上的精彩演讲


(向上滑动启阅)

       很高兴今天被邀请回到母校,跟大家来分享我的学习经验。我叫马楠,是2013届中澳班毕业生。在澳洲墨尔本大学攻读建筑学士和硕士学位。

  在校期间,屡次获奖拿到院级或者校级课题,跟教授们合作写论文并发表。如今,已发表4篇文章,撰写1个书本章节,和获批1个国家专利。今年在递交博士的申请中,斩获了英国剑桥大学建筑博士录取并获奖学金,美国常青藤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全额奖学金和澳洲墨尔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今年9月,我也将再次启程去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股神巴菲特的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始我的下一段旅程。

  有人问我,楠希,你为了申请准备了多久。我一愣,说,算算看可能有五年了吧。也许是性格使然,我从不打措不及手的仗,从不做没有计划好的事。还记得,刚刚走进墨尔本大学,读大一,有人问我毕业以后做什么。我说研究生毕业后去常青藤读博士吧,看看牛人们都怎么读书的。也许就是在那个时候,梦想的种子在心里悄悄生了根。有人问我,楠希,你为什么打算读博士。学术,于我而言,是激情,是敬重,是孤独,是万丈光芒。写论文的过程,是一个苦苦寻找答案的过程。每一篇文章的发表,都是和已发表的不一样的。这也说明,没有人可以真正帮助你,没有人可以替你找到答案。这个过程是曲折的,艰辛的,痛苦的,但对我来说是兴奋的,享受的,是一种无可比拟的自在。很多学者,一辈子都在做像针尖一样的贡献。而我,愿意做这针芒。因为这是我的贡献,是我给扩大知识体系做的贡献。我愿意做这针尖上的舞者,我享受这针尖的刺痛。犹如我在申请博士的personal statement中写的一样,I know that being a good researcher is a lifelong challenge requiring years of dedication, but I am in it for the long run。博士不是一种头衔,是成长为学者而必须经历的磨砺。 

  有一句话,一直在激励我砥砺前行:“人生的奔跑,不在于瞬间的爆发,取决于路途中的坚持,纵有千百个理由放弃,也要找一个理由坚持下去;能激励你,温暖你,感动你的,不是励志语录心灵鸡汤,而是身边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研究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studio外加两门选修课,就算360度浸泡在学习里,熬夜都是必然。而我在这期间,要考GRE,要选定研究方向,要research学校的申请要求,要联系导师,要发论文积累自己的科研经历。朋友圈里大家晒旅游,晒美食,而我过着没有假期没有周末的生活,马不停蹄地奔跑。我从未感到孤独,我知道这世上还有千千万万的牛人和我一起奔跑。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的进步,跳跃,成功,让实力配的上自己的野心。很多人难以理解,读博士那么累,最后还是要回归一座平凡的城,做一个最普通的人。我想,我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洗尽铅华,同样的生活,却不一样的格局,同样的环境,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这里我还想跟大家谈谈筹码。一个人只有努力,手中才有筹码。很久很久我都在跟自己较劲。我一头扎进对未来的憧憬里,很想拼尽全力试试自己能够成为谁。来自性格里隐隐的自卑,让我做每一件事情都格外用力。有同学可以用6hrs的工作量拿到first honour(也就是大家所说的H1),我可能要用10小时。但我不在乎,无非就是少睡会觉。而我最后的高度是可以和他一样高的。我可能是年级里最勤奋的,每天到学院楼是最早的。每个人都可以从本科,研究生毕业,拿到学位。哪怕是挂了科再多读几年,都可以拿到那张纸。但是除了那张纸,留给自己的,是人脉,是经历,是别人抢不走的知识和能力。我积极投简历找research assistant的工作,在学校里找能多方面提升自己的工作,我努力和学术大佬们建立联系,听取他们的建议,借用他们的力量来圆满我的梦想。当我第一次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我知道一切都要靠自己。靠自己管理和掌控学习和生活,建立connection。一切从零开始。但我从来没有害怕自己有一天会摔倒,也从未担心过一无所有,我就是从那里一路走来,我知道,我知道只要肯努力,学校的资源才会向我靠拢,我手中才有筹码-可以让我赢的筹码。 

  与此同时,我还想说,若有梦想,就要去捍卫它!得知有机会发表第一篇论文的时候,是我苦苦筹备一年多的成果。第一次,并不是绝对牛掰的期刊,但是当我收到confirmation的时候,我心里想着不是“我多么幸运”,而是“你终于来了”。我上午要学习GRE,下午要忙学校的课程,深夜和周末的时间用来写论文搞科研。很多人的朝九晚五,当一个人在梦想的路上的时候活成了朝五晚九。所以你瞧,我并没有比别人多出来时间。只不过把那些间隙的让人可以懒惰的时间,都讨价还价的拿来用了。这样的两年读研生活,我失去了大块的休闲时间,用零零碎碎的时间提升自己,为申博奠定基础。你瞧,我真的没有多么幸运。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会被宾大录取。我也不知道我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我所做的,只是在为得到这个机会竭尽全力的拼搏。当这一切来临的时候,我可以确定,自己能够配得上那份梦想。而且你瞧,很多人也会在我迷茫,彷徨的时候来嘲笑我。得到的讽刺越多,就会在心底里深埋一种信念:你小瞧了我,就是成全了我。我不是随便做一个决定玩玩,我一定要告诉所有人我的梦想切实可行。半个城市还在昏睡的清晨,6点开始的一天,我常常窃喜我比别人多的若干小时,可以把更多的故事和精彩填进生活里。我不能决定早上的太阳几点升起,但是我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我不能控制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操控我人生的深度。不必羡慕别人的成功,那些风光,是因为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流下了你想象不到的泪水和汗水。《当幸福来敲门》里,威尔史密斯扮演的克里斯站在篮球场上对儿子说:You got a dream, you gotta protect it. People can’t do something themselves, they wanna tell you, you can’t do it. If you want something, go get it. (如果你有梦想就要去捍卫它。那些没有做到的人想告诉你,你也做不到。如果你有理想的话,就要去实现。) 我一直坚信着,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最精心的准备 执着于梦,杀出重围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最精心的准备相比较很多人来说,我并不绝对聪明。但我有一种能力,就是持续不断的努力。我相信,所有美好的东西,孕育的过程都十分缓慢。我相信,我唯一可以创造未来的方式,就是脚踏实地向前走。 

  有人问我,我是怎么申请博士的我是怎么学习的。其实回归根本,就是制造一个绝对适合学习的环境。微博关了,朋友圈关了,微信提醒也关闭,减少一切可以跟外界环境接触、交换信息的机会。全神贯注,全身心的投入到当下的任务中。在奋斗时期保持头脑的纯净很重要。博士申请和硕士申请是完全不一样的。Personal statement要按照导师的科研方向进行修改。但是了解导师的领域,要求大量的阅读和思考。首先要知道导师过去做了什么,才能知道你去他那里能做些什么。在最后递交申请的时候,我几乎是忘我的,陶醉的,完全沉浸在学习中。我享受这段磨炼,这段苦其心志的时光。最后我想说,出国读书或者准备出国读书的路并不难,1万词汇量的积累坚持背也可以背下来,论文也不会写的头发花白也写不出来,题目一直练习也绝对可以掌握知识点,所有的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但是是真的辛苦。所有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成功是慢慢慢慢地来。但当你做好准备,那些熬人、独自打拼的日子,会沉淀成一枚勋章,只属于那个为之奋斗的你。

  最后,想在这里借此机会感谢陪我奋斗的南师附中江宁分校,培育我的优飞中澳班。这里是我圆梦的起点。感谢一路支持我、包容我的老师,同学,家人。非常感谢大家的到来和聆听。


亲爱的校友们:


  无论你们身在故土,还是异国他乡;无论你们是百味遍尝,还是春色尽揽。你们都是分校人,分校永远牵挂着你们。

  如果你们有任何想要分享的故事,欢迎给我们来信,发送致邮箱304808664@qq.com。如果想要举办任何形式的校友活动,分校校友会将提供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分校,你们永远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