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课题研究
1省十一五规划课题申报活页:课程行动研究:个性化教育的校本探索
[ 发布时间 ] 2019-11-25 10:26:22    [ 点击次数 ] 29180
浏览字号:

 


 

 

课题名称:  课程行动研究:个性化教育的校本探索 

设计与论证报告(5000字以内,不得出现学校和课题相关人员名字)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课题的核心概念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校本探索 、课程行动研究

个性化教育是充分承认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与社会)、智力发展水平、科学技术与文化修养以及情感和生理健康等方面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在尽可能了解其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基础上,根据社会需求与个体的能力水平,使之得到和谐发展的教育。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基于学校本身自主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是完全由学校自己实施编制的课程。只有通过探索,校本课程才能真正关注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地、全面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课程行动研究”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教师教科研工作的一种校本培训模式,它是教师在研究人员指导下去研究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解决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一种研究方法

2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个性化教育的校本探索的重点和难点

①如何在国家统一课程的实施中,保留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鼓励他们学有创见、标新立异;②怎样才能建立丰富多彩并且行之有效的校本课程(校本选修、研究性学习、讲座等),以便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多元化的选择;③如何让学生开发自主的课程(如社团),如何让他们在这种课程的实施中自觉地追求主流价值,同时还追求他们自身理想中的、初中或高中学生所应当追求的那种文化价值。

⑵个性化教育与个别化、自主性教育  

个性化教育针对传统教育过于强调统一性、标准化缺陷提出的,又是为适应21世纪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发展的。它将学生的个性发展置于教育的中心地位,其显著的特点一是注重满足个体需要,二是注意发展个人兴趣,三是挖掘各自潜能。个性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成为我们确定教育目标、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策略、方法等的基本原则。

我们认为,个性化教育应包含五个因素:①学生个性特征的科学测试与评定;②符合学生个性需求的课程设置与尊重学生意愿的课程选择;③能促进学生学习信心建立与能力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模式④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⑤尊重学生个性特长的组织管理制度以及课程评价等。

个性化教育在关注教育对象的个别性与教育形式方法的差异性方面,与个别化教育有相似性;在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学习、自主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方面,与自主性教育有一致性。从一定程度上看,个别化教育与自主性教育也挖掘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实现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应是个性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个性化教育呼唤个别化、自主性的教育方式。但是个性化教育还在课程设置、课程资源、课程评价等方面,甚至在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和学的方法上都比它们具有更宽泛、更深刻的含义。

⑶关于理论研究与课程行动研究

本课题不追求精深理论的探索,也不追求课题体系的完整,我们研究的就是个性化教育的校本课程行动,强调的是个性化教育的实践性,例如对于学校整体而言是个性化校本课程设置的进一步完善与提高;对于教师而言是通过案例对学科教学的个性化模式进行进一步探索;对于班主任而言是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能力倾向学生个性特点的发现与指导等。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随着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与工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和体制已经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和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世界各国为了应对形势的变化,纷纷进行教育改革。在各国的具体做法中,无不体现追求个性、重视创造性培养。

发达国家的个性化教育及其相应机制已经在社会整体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美国的个性化教育体现在教育的各个方面,在中学阶段,主要是重视学生主动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独立的学习。日本新的课程方案提出了必修科科目内的多样化、选修化的方法,还推行综合学习时间,通过横向的、综合性的、实践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改革措施体现了尊重学生兴趣、给学生更多自由选择权的精神,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全面成才。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关于个性化教育的研究也应运而生,在20世纪末掀起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正是以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为目的的一场重大的实践。最近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创新能力不足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制约”的判断,又高瞻远瞩地作出“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决策。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事关国家生存发展的关键。个性化教育正是当前课程改革的契机,势在必行

但是,由于高考中考的激烈竞争,新课程推进表面上轰轰烈烈而实际上步履艰难、困难重重。从总体上看,忽视学生个性发展、抑制学生创造性发挥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关于个性化教育的研究是思辨式的理论研究多、行动性研究少;微观研究多、宏观研究少;小学、初中阶段的研究多而高中阶段的研究少。现在,迫切需要的是符合国情、校情的个性化教育的课程行动。

2研究价值

我们研究和解决中学课改实施中个性化教育的课程并付诸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⑴本课题研究将有利于我们在工作中解除困惑、统一思想,自觉接受并执行新课程理念。

⑵我校学生来源宽泛,不同能力倾向特征明显,只有在多元智力理论的指导下实施个性化教育,才能进一步落实新课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才能寻求并拓宽适应不同层次需求学生的成长渠道,使学生获得一个多元发展的环境,使各类学生都能心情舒畅、获得尊重,都能得到发展。

⑶我校教师择优录用,普遍积极上进、业务能力强,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育方式亟待更新,本课题研究将有利于我校教师通过学习与研究转变教学方式,形成各学科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⑷本课题研究将建立适合各类不同层次、不同兴趣、不同能力倾向学生的个性化教育的校本课程方案,这将有利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也使我校能够进入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学生在数量、质量上逐年提高。

⑸本课题研究将有利于我校开展校本教研,组建一支高水平的教科研队伍。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研究目标

以“多元智力”理论、“因材施教”理论和“主体性”教育理论为支撑,通过对不同发展阶段学生个性品质、能力倾向的调查分析,通过与国内、外优秀的个性化教育课程设计及实施方案的比较,建立既符合新课程理念又适合我校具体情况的可操作的个性化教育的校本课程设置方案供学生进行选择。然后在校本课程实施行动中,不断收集、分析、研究案例,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力争从实践层面探究解决个性化教育校本课程的选择、设置、模式、资源以及管理制度等相关问题,从而形成一种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和教师的个性都得到尊重和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研究内容(子课题)

⑴关于学生个性品质与能力倾向的实证研究(调查量表)

建立一套针对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调查的量表,以便学校及时了解学生动机(包含兴趣爱好)、基础(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力(包含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信息,不仅能为学生选择课程提供建议,还能为学生提出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⑵关于个性化教育的校本课程设置方案的研究以及与国内外优秀方案比较的研究

收集国内外优秀的个性化教育课程设计及实施方案的比较,建立我校个性化教育校本课程的总体结构(校本选修、研究性学习、社团、讲座),提出个性化教育校本课程的学科结构与课程指南(活动方案)。

⑶关于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能力倾向学生个性特点的发现与指导的研究(案例)

通过案例研究,开展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个性化教育的德育工作

⑷关于校本课程个性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案例)

通过案例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适合个性化教育的、可供选择的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的多种模式。要在选修课、研究性学习以及社团活动中大力提倡问题学习和项目学习模式。个性化课程的实施方案与教案展示(例如以开放创新实验室与理化生实验室为突破,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活动课程)。

⑸符合个性化教育的组织管理制度的研究

通过研究,提出适合个性化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与组织管理制度,它应当是多元的。

教师教学个性的个案研究

学生个性化的关键是教师自身的个性化,要通过个案研究,创建宽容的个性化教育环境,让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个性、形成个性。

3.研究重点

《关于个性化教育的课程设置方案的研究》、《关于学生个性特点的发现与指导的研究(案例)》与《关于学科教学个性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案例)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课题的自变量是课程行动,即课程选择、课程方案、教育教学模式,因变量是学生,即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培养,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具体思路是:

分析批判现有的个性、测试量表及测试方法,并进行改造、完善,使之成为适合本校情况的有效工具;

收集国内外优秀的个性化教育课程设计及实施方案、管理制度以及案例,融入本校已有的经验,重新规划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个性化校本课程方案;

借助课程行动研究的方法,将所建立的个性化校本课程方案进行实施;

筛选成功的案例进行反思提炼,总结不成功的案例吸取教训。

2. 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的前提是学习,在研究过程中要加强课程理论的学习,通过学习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教育水平与管理水平。我们将建立课题专家指导委员会,定期向专家汇报课题研究进程,除定期开设有针对性的讲座外,争取专家深入课堂进行指导,及时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本课题将于四年内完成,共分为四个阶段:

20066月~200612月为理论梳理、调查实证阶段;

20071月~20086月为课题研究的初级阶段,以课题组成员为主体参加研究、总结案例、开发资源,为全面推开创造条件;

20086月进行课题的中期结题)

20087月~200912月为课题研究的高级阶段即行动实施阶段,发动全员参加研究、在课题组成员总结案例、开发资源的基础上,实施、验证并进一步丰富所取得的成果;

20101月~20106月为课题总结阶段,20106月结题。

3.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取的方法有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分析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尤其是课程行动研究法,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研究教育行动。

(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⑴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高考升学的矛盾,我们对“升学率”的态度是:“要升学率而且要尽可能高的升学率;不片面追求升学率,尤其是绝不以牺牲师生的身心健康等全面素质为代价片面追求升学率;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向教科研要质量、向课外活动要质量、向科学管理要质量。”

⑵当前的问题是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以及身心素质的培养,而突破以升学为总目标的大一统的课程模式,创设个性化教育课程方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⑶个性化教育课程必须让学生能主动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学习,这与由学校按照学生学习成绩将学生分类教学是截然不同的。我们认为:个性化的前提是选择,我们要努力做到:一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二是要为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学习”,提供尽可能多的课程内容(包括必修、选修、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社团、以及讲座)与选择机会,三是学生应学会“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

⑷实现个性化教育的主阵地仍然是课堂。无论是国家统一课程还是校本课程,在课堂上都要克服只重“知识与技能”、而轻“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错误做法,要认真研究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把三维目标的达成放在首位。

要依托理化生实验室、创新实验中心以及通用技术课,建立“开放实验”小平台,进行专题性的科技活动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活动;要建设一批有魅力、有影响力的社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2.创新之处

我们认为:新课程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通道,应是提高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本课题的研究力争在个性化课程建设上突破束缚,扎扎实实地做一些事情,因此将具有以下特点:

⑴强调融合与和谐

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强调融合与和谐,将是本课题的特色,例如

①将分层次教学就定位在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上,既看到分层次教学是个性化教学的重要形式,又看到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采取必修课异质分组、选修课同质分组;不允许学生选择的课程异质分组、允许学生选择的课程同质分组;课内异质分组、课外同质分组等形式,以实现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生的融合与和谐。

②将探究式教学定位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既看到科学探究是科学家群体在长期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形成的有效的认识和实践方式,它是最重要的科学思维方式。但是也要看到探究式学习不是惟一的学习方式,更不是任何情况下都最好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也需要接受知识, 也需要接受式学习,在教学模式上要注意东西方的融合与和谐。

⑵强调科研的实践性——本课题研究的问题来自实践,行动紧扣实践、评价服从实践、成果服务实践,坚决摒弃为研究而研究,为课题而课题的那种追求功利、脱离实践的错误做法,反对理论一套、行动另一套。

⑶强调实验点、面结合——既要注意控制课题研究的学科与年级,不要急于求成;又要鼓励年级组、教研组以及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积极研究,使课题成果更具有代表性。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个性品质与能力倾向实证调查报告

报告

2006年12月

每年一次

个性化教育的课程设置目录

目录

2006年8月第一版本

2007年8月第二版本

教育教学实验案例集

论著(内部)

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每年一本

师生教育教学论文集

论文集(内部)

2006年12月~2009年12月每年一本

校本课程教学大纲

论著(内部)

2009年12月

最终成果(限3项)

结题报告

报告

2010年6月

师生教育教学论文集

论著(出版)

2009年12月

个性化教育资源库

光盘

2009年12月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课题组核心成员全部为高级职称,其中担任过学校校级领导的有3人、特级教师3人,他们中多数参加过省级以上甚至国家级课题的研究,有的还主持过这些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多人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过论文,研究成果颇丰,完全有能力领导好本课题的研究。

我们为完成研究任务具有较好的保证条件,主要是

1.学校领导重视:领导亲自挂帅并从制度、时间及经费上给教科研工作以充分保证,学校将采取以课题带动教育科研、以科研促进各项工作的方针;

2.有一批知名专家的指导:许多知名专家都对我校工作做过指导,而且他们将被聘为课题专家组成员;

3.有一支朝气蓬勃、团结优秀的教科研队伍:学校现有的240名教师是从3000多应聘教师中选拔出来的,多人在杂志上发表过论文或受到过奖励,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其中特级教师5人、教育硕士20多人、专业硕士3人,他们是教科研队伍的骨干力量;

4.有近三年实施新课程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