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倪鸣老师应邀亲临南师附中江宁分校小学部指导纪实
怀揣着憧憬,怀揣着幸福,我们又迎来了秋风送爽的开学季。2023年8月30日在上午,南京市小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倪鸣老师应邀亲临南师附中江宁分校小学部给全体语文老师作指导。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倪鸣老师打开了我们的眼界,为大家绘制了一幅未来小学语文教学的蓝图。
首先,倪鸣老师结合新课标从学科理解的角度深入细致地对两版课标进行了梳理比较,用关键词精准地透析了新课标中的变与不变,引领老师门再次明确新课标理念下语文课程性质、基本特点没有变,变的是“完善了素养型目标体系”“构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正所谓“心中有标准,脚下有路径”,新学期初重温课标,让我们的教学有了方向。
接着,倪鸣老师结合丰富生动且极具针对性的典型课例深入浅出地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和教学素养五个维度解读了最新版《南京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通过解读,让我们明晰了新评价标准下的目标应是素养导向,能明确描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过程、方式和阶段成果的;新评价标准下的教学内容更多地关注内容的结构化与整合。纵向比较找教学的起点和发展点,横向推进促进学生思维的迭代式发展;新评价标准下的教学过程更关注情境的创设,在适切的生活情境中实现语文生活化,语言运用情境化。教学过程还需注重学生相对完整且稳定的情感体验以及各学科知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运用;新评价标准下的学习活动重视活动的内在关联、学习方式的变革、语言文字的运用,最终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这一素养的发展;新评价标准下的过程性评价是多元的,是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是注重“教—学—评”的一致性的,是充分关注课堂作业诊断功能的;新评价标准下的教学效果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新评价标准下的教师素养更注重教师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倪鸣老师在讲座的过程中,列举的一个个鲜活的课例让枯燥的理论阐释变得灵动起来,很强的带入感让我们仿佛走进了课堂,用新评价标准在对标我们的课堂,规划着自己的未来教学。最后,倪鸣老师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给出了新课堂评价标准应用的建议:老师需要树立全程意识和转化意识。
一场历时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带给我们的除了震撼还是震撼。我们从头至尾都在静心聆听,及时记录,飞速思考,第一次感觉到脑不够用,手不够用,眼不够用。太多前沿的教学信息喷涌而至,老师们如刚出土的芽拼命地吮吸着甘露,也触发了我们对教学更深广的思考。最后的互动环节,魏澄、张媛媛、贾迪、王勇波、李天宇和张静五位老师就自己教学中的一些困惑向倪鸣老师进行了请教,倪鸣老师逐一耐心地为老师们作了指导。
最后,张建忠主任为此次活动做了精彩的总结,他认为倪鸣老师的讲座直击“双新”背景下一线教师的教学困惑、教学痛点和堵点,用前瞻性的理念和丰富的课例化解了教学的痛点,打通了教学的堵点,也为我校学科融合教学指明了方向。
讲座虽已结束,但倪鸣老师的指导带给我们的思想带来的冲击却久久不能平息,“结构化”“整合”“一环多效”“情境的适切性”“评价的全程意识”等等,都成为了老师们会后热议的话题。这就是名师的力量在赋能我们的专业成长。
撰稿:唐朝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