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低语教研组第九周教研活动及二次培训
2019年10月31日秋阳融融,一(1)班教室里学意浓浓。
暑期里王潇然老师参加了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提升研修班学习,收获颇丰。在今天的教研活动中,她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在研修中孙景华老师解析了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命题,提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具备人格、知识、能力和情意素养。王潇然老师还现场带着在座的老师们学习了南京艺术学院董蓓老师所指导的体态、播音练习,并且她还利用了自己老公在电视台工作的资源,录了央视前播音员的发音指导视频给大家进行直观学习。接着,王老师与大家交流了听特级教师何捷老师的《记一次游戏》习作指导课的心得,何老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玩中使学生练学了速记辅助习作的能力。王老师也有了许多启示:如凡是笼统的,没有具体路径的写作要求,学生无法到达,都是对空教学;千万别触碰儿童语言,别卖弄自己的积累,更不要过早地嫁接在儿童身上;写作活动,如果是重复输出,则是无限的表达,提倡有思维的写作。最后,王老师又为我们进行了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文体意识培训,让我们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能更好地把握教材分类教学。
10月27日上午,张燕老师参加了第29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会学习。今天,张老师就及时地和我们分享了“热乎乎”的学习心得。在观摩会中,李政涛老师做了《如何挖掘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报告,李教授认为有视力并不代表有视野,有眼睛并不代表有眼光,有文化并不代表有修养。老师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语文之美,享受语言的魅力,感受文字的情趣美、理趣美和美趣美。如何挖掘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呢?张老师娓娓道来:“李教授提到要读出文本中必须带给学生的东西:知识价值、情感价值、思想和精神价值、智慧价值、语言价值、审美价值。”张老师将自己的平时教学与李教授的报告作以结合,像《狐狸分奶酪》的课后就有“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分呢?”这样的练习;像《鹿角和鹿腿》的课后练习:“下面的说法,你赞成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这些都是注重促进学生多元化的思考。教师备课时要挖掘出“此一类文本”中“这一文本”在“此一课堂”对“此年级学生”和“此班学生”的独特价值。张老师深有感慨地说:我们要把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挖掘与转化,作为语文教学的起点和终点。
大家沉浸在张老师的分享中,不知不觉下课铃响了,期待下次张老师把自己的听课心得继续与大家分享。低语组的每次教研活动都是扎扎实实,让老师们在自己得教学之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张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