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科学教研组
聚焦思维共生,共探教学新途
[ 发布时间 ] 2025年11月25日    [ 点击次数 ] 20
浏览字号:

 —— 科技组骨干教师学习成果分享会

1111日,科技组两位教师沈君君、陈俊花就骨干班的学习在组内做了分享,她们 “思维共生” 为核心,结合科学与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实践,与组内教师共同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革新路径,为科技组教学质量提升注入新动能。

老师以 “从‘我’到‘我们’小组合作中的科学思维共生实践” 为主题,分享了科学课堂破解 “伪合作” 困境的实践经验。她结合苏教版科学教材特点,从低年级合作观察、中年级合作实验、高年级合作探究三个维度,详解了思维共生的落地路径。

低年级通过分工观察校园植物,实现个体片面思维到集体全面思维的跨越;中年级围绕 “影子形成” 等实验,以 “猜想 — 验证 — 推理” 闭环推动零散思维向严谨思维升级;高年级在生态瓶制作等探究活动中,依托系统思维整合个体局部认知,达成集体系统思维的升华。

俊花老师聚焦小学信息科技课堂,分享了 “思维・共生” 课堂的构建思路与实践案例。她指出,信息科技教学应跳出 “技能传授” 的传统框架,以学生思维发展为核心,通过真实情境、主题活动、探究实践三大路径激活思维共生。针对不同年级教材特点,她给出具体教学建议:三年级结合在线生活实例,让学生在 “体验 — 提炼 — 应用” 中掌握知识;四年级以车牌编码、二维码等生活案例为载体,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深化编码知识理解;五六年级则借助算法游戏、系统分析等活动,培养计算思维与系统思维。她强调,情境教学法、项目式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思维共生的有效载体,能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信息意识、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素养。

跨界融合:凝共识促提升,共绘教学新蓝图

两位老师的分享引发组内教师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科学与信息科技虽学科特性不同,但 “思维共生” 的核心要高度契合 —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互动交流、互补协作实现认知升级。

此次分享会不仅实现了优质教学经验的组内传递,更凝聚了科技组 “以思维发展为核心” 的教学共识。未来,科技组将以此次分享为契机,持续深化 “思维共生” 课堂实践,加强学科间的交流协作,不断优化教学策略,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碰撞、能力生长的乐园,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撰稿人:祁仲云

 审核人: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