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音乐教研组
童声唱响爱党歌 童心飞扬爱国情
[ 发布时间 ] 2025年05月15日    [ 点击次数 ] 1516
浏览字号:

——一年级新教材大单元教学研讨活动

512日,南京市江宁区音乐学科"一年级新教材大单元教学研讨活动"在南京东南实验学校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紧扣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导向、学科融合育人"理念,以"童声唱响爱党歌,童心飞扬爱国情"为主题,深度实施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向阳花朵朵》大单元教学实践。吴昊炅、赵心桐、王卓、孙畅四位教师基于新课标"加强课程综合、突出实践导向"要求,通过情境创设、游戏互动、艺术体验等多元化教学方式,呈现了四节富有创意的音乐公开课,充分展现了民族艺术与美育融合的创新实践,为新时代儿童爱党爱国情感的培育提供了生动范例。活动通过课例展示、教研员点评、互动研讨等环节,深入探讨了基于一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的音乐教学策略,获得参加活动教师的一致好评。

多元文化碰撞艺术之美

南京东南实验学校小学部吴昊炅老师呈现了一堂富有教育意义的音乐公开课,以经典新疆维吾尔族歌曲《娃哈哈》为载体,巧妙融合艺术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课堂上,吴老师不仅通过维吾尔族特有的托帽、移颈等舞蹈动作,让学生们领略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更在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伴随着欢快的铃鼓节奏,孩子们用稚嫩的歌声唱响民族团结的赞歌,用灵动的舞姿展现各民族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这堂生动活泼的音乐课,既培养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又在潜移默化中厚植了爱国主义情怀,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方言启韵多维传播蜀音

禄口中心小学赵心桐老师,以四川民歌《太阳》为载体,呈现了一堂充满童趣与文化韵味的音乐课。首先,赵老师通过律动导入与方言激趣展开教学。课堂中,学生用四川方言朗读歌词,结合铃鼓、响板区分二分与四分音符的时值;通过旋律线条可视化、手势模唱等形式精准把握音高;最后以“方言朗读+乐器伴奏”与“演唱歌曲+律动表演”的综合表演形式,展现了丰富的学习成果。本节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了四川民歌的独特韵味,既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知与合作能力,又增强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充分体现了“玩中学、趣中悟”的教学理念。

科技赋能创新美育实践

南京东南实验学校小学部王卓老师在《小红花》音乐课教学中,创新采用沉浸式教学模式,巧妙融合艺术性、思想性与科技元素,打造了一堂独具特色的美育课堂。

课堂以多感官体验为主线,通过三个递进式教学环节展开:首先,学生通过肢体律动模仿花朵绽放过程,感受生命之美;其次,借助AI技术生成的动态画面,直观理解歌词意境;最后,通过"种花人""小雨滴"的角色扮演,生动掌握"领唱与齐唱"的音乐表现形式。这种多元化的教学设计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小红花》的课程设计注重学科融合,将音乐教学与语文课本内容、德育教育有机结合。通过视频朗诵等形式,引导学生从自然认知升华至人文关怀,以"党的温暖像太阳、像妈妈"的生动比喻,在一年级学生心中播撒爱党爱国的种子。课堂中适时运用国旗等教具,进一步强化了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以乐育人涵养家国情怀

南京东南实验学校孙畅老师执教的《党是太阳我是花》音乐欣赏课,以匠心独运的设计构建沉浸式美育课堂。教师怀抱吉他自弹自唱开场,清新悠扬的旋律犹如春日暖阳洒落教室,指尖流淌的音符与"太阳滋养花朵"的歌词意象交相辉映,瞬间构建起艺术化的教学情境。授课过程中,孙老师通过眼神传递、手势引导等细腻的师生互动,带领学生以轻拍节奏、模拟花开等肢体语言参与音乐建构,将"党的关怀如阳光,少年成长似花开"的核心意象转化为可感知的艺术体验。

课堂尾声,师生系统梳理单元知识点,以"童心向党小小音乐会"形式演绎《向阳花朵朵》全单元曲目。这堂"新授+复习"环节的融合课,既完成音乐要素的深度学习,更通过艺术展演深化了"向阳花朵朵开"的爱党情感。

活动最后,江宁区小学音乐教研员陈宣宇老师高度评价:四节课紧扣“向阳成长”主题,将民族文化传承、科技融合创新与价值观教育有机贯穿,体现了南京东南实验学校小学音乐教研组“研教相长、知行合一”的教研特色。教师们通过创设'情境浸润+艺术表达'的教学范式,引导学生在唱奏跳演中深化音乐素养,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民族团结之美与党的关怀,生动诠释了“向阳花朵朵”单元“以美润心、向阳而生”的育人理念。这场凝聚集体智慧的音乐教学盛宴,既展现了我校音乐团队深耕大单元教学的创新成果,也为区域美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诚邀各界教育同仁未来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教研对话,共探新时代"音乐+思政"融合育人的更多可能。

图13.JPG

 

撰稿:厉琳煜、林丽霜

                                         审稿:潘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