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
背上行囊,正在路上!这场研学之旅,是课堂的延伸,更是青春的探索。我们走出熟悉的校园,去触摸历史脉络,感受自然伟力,体察社会百态。这不仅是知识的汲取,更是视野的开阔与心灵的成长。
希望诸君带着好奇的眼睛去观察,带着思考的头脑去探究,带着开放的心态去交流。每一处风景,每一段故事,每一次相遇,都可能成为点亮未来的火花。请珍惜与同伴协作的时光,在集体中学会担当与分享。
同时,请谨记安全第一,遵守纪律,展现我们2026届南师附中江宁分校高二学子应有的文明素养与责任担当。让这段旅程因我们的投入而充实,因我们的自律而有序,因我们的热情而闪耀。
期待我们满载而归——不仅带回见闻与感悟,更带回独立、自信与对世界更深的理解。出发吧,去经历,去发现,去成长!
祝诸君:旅途愉快,收获满满!
——年级组寄语
晨光熹微,高二学子整装待发,满怀期待踏上了开往杭州的研学专车。列车疾驰而过,窗外山河如画卷般铺展,载着年轻的心跳,奔赴诗意的杭州——此行不为闲游,而是为了不负行知青春,丈量巍峨祖国。
01.浙江省博物馆
正午时分,我们踏入浙江省博物馆,时光的闸门豁然洞开。十万余件文物静候于此,恍若历史的星河无声闪耀。同学们化身“寻宝人”,穿梭于历史文物馆、青瓷馆、书画馆之间,寻觅十大镇馆之宝。当目光与古老的青铜器、温润如玉的青瓷相遇,俯身凝视那些繁复精美的纹饰,仿佛指尖轻触时光的密钥,沉睡千年的华夏之魂在心头悄然复苏,发出震撼的回响。历史不再是课本上疏离的铅字,而是指尖可触、目光可感的鲜活印记。
02.岳王庙
午后的岳王庙肃穆庄严,英雄忠魂浩然长存。岳飞“精忠报国”四字刻在石上,也悄然刻入少年的心底。最令人心潮澎湃的,是各班同学于庙前齐声诵读《满江红》的震撼时刻——“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铿锵誓言,穿越千年风雨,在古柏苍松间回荡,激起少年们胸中豪情万丈,湖山仿佛也为之应和。
03.西湖
斜阳熔金时,我们步入西湖的怀抱。漫步苏堤,长堤卧波,如穿越千年与东坡先生并肩同行,聆听那“欲把西湖比西子”的千古咏叹,断桥烟柳摇曳,诉说着不老的传说。湖山静美,亭台无言,却处处流淌着诗词歌赋的韵律与先贤雅士的哲思。少年身影在长堤上流动,衣襟沾染湖风,步履丈量诗意,眼前山水与胸中丘壑,在这一刻浑然交融。
04.浙江大学
九时许,踏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现代化、园林化、生态化的校园景观瞬间攫住了学子们的目光。错落的楼宇与葱茏的草木间,学术的庄严与自然的灵动完美交融。校友林春意盎然,启真湖碧波微漾,南大门的雄健与求是大讲堂的庄重,无声诉说着这所顶尖学府的厚重底蕴。离校依依不舍之时,求是创新的种子已在年轻的心中悄然萌芽。
05.阿里总部
午后,西溪湿地畔的阿里巴巴总部迎来一群特殊访客。在访客中心,“一年香、三年醇、五年陈”的年陈文化墙引发阵阵惊叹。当微电影《唐小菊穿越记》开启放映,同学们从一位普通客服的成长轨迹中,读懂了阿里人“因为信任所以简单”的价值观内核。在阿里教室里,面对能生成图片的阿里AI网页——堆友,同学们们争相输入创意指令。最后的DIY冰箱贴环节,同学们更是互相协作,收获满满。
06.钱江新城
暮色四合时,师生们抵达钱江新城。当19:30的钟声敲响,90万盏LED灯瞬间点亮40余栋高楼,将天幕化作巨幅画卷。“城之魂”篇章中,良渚玉琮与西湖三潭印月的光影交错流转;“水之灵”段落里,钱塘潮涌化作数字浪涛奔涌;“光之影”章节则用未来感的光束勾勒城市天际。江风拂过年轻的脸庞,光影在瞳孔中明明灭灭。地理课本上的钱塘江,此刻成了流淌的光之诗。
客车载着疲惫却收获满满的身影,穿行于渐沉的夜色。今日的杭城,我们以脚步叩问历史的回响,以心灵邂逅山水的灵魂。课堂的边界,因这场行走而无限延展;文化的根系,因这番亲历而深植心田。
当书本上的墨香与西湖的烟波相遇,当历史人物的铿锵誓言在耳畔重新激荡,年轻的心便真正理解了“行知青春 丈量祖国”的深意。这趟旅程,已然在少年心中点亮了一盏灯——从此,山河有灵,历史可亲,文化传承的星火,正借由这行走的力量,悄然传递。
学生游记
行知青春 丈量祖国
清晨的列车载着的期待驶向杭州。作为高二学子,我们有幸在高考期间踏上了为期四天的浙江研学之旅。车窗外的风景飞速后退,而我们的思绪早已飞向未知的远方。
走进浙江省博物馆,第一眼便注意到大厅半圆形的天窗里,蔚蓝的天空和白云正悄悄探出踪迹。博物馆就这样笼罩在神圣的日光下,越发神秘。在"越地长歌"展厅,一件件青铜器上的斑驳铜锈诉说着古越先民的智慧;南宋时期的青瓷器釉色温润如玉,让我们真切触摸到了"雨过天青云破处"的审美意境。
午后阳光正好,天气却越发炎热,大汗淋漓中,我们满怀敬仰,踏入了岳王庙。朱红大门内,岳飞塑像巍然屹立,目光如炬。在墓园里,所有人都无法忽视秦桧夫妇的跪像,它们已被游人摸得发亮,这种朴素的正义感令人动容。古柏森森,同学们在岳王庙前集体背诵《满江红》,游人们也认真观看,那一刻,爱国不再是课本上抽象的词汇,而具象成为了血脉中奔涌的热流。
接下来漫步苏堤,六桥烟柳的景致让人恍若走进水墨画卷,我们踩着苏轼当年督建的堤岸,脚下每一块青石板都沉淀着人民的智慧。导游即兴讲解西湖的人文历史故事,诗句与眼前景致完美交融。午光熹微,雷峰塔影倒映湖中,同学们三三两两,漫步长道,他们举起相机,试图留住这一份宁静与美好。
这次研学之旅,我们不仅用脚步丈量了历史,更用心灵感知了文化的温度。当知识跳出课本,当历史变得可触可感,传承的种子便悄然埋下。 让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为新时代青年人。
——高二(1)班 吴萧君
炎炎烈日,六月的盛夏。迎着清晨7点半的阳光,我们启程前往浙江大学。
刚刚踏上浙大的土地,这里便让我们眼前一亮。宽阔的马路,井然有序的楼宇,让我们一度以为还未进入浙大的校区。顺着整洁的街道和绿植,我们来到了浙大的流体力学研究所。在此,讲解员为我们解释了流体的概念,介绍了浙大历年在流体研究方面为国之重器做出的重要贡献。
有趣的是,讲解员并不单纯的为我们展示照片和视频。“不同于别的学校用单调的ppt来讲课,浙大用实物做教具。”参观完展馆后,我们来到了一旁用于实验工作的车间。当真实的钢铁巨兽就出现在自己的眼前,淡淡的铁锈味弥漫于鼻尖,才能真正感受到工程技术的魅力。数米长的盾构机,几人高的液压控制平台,着实夺人眼球,堪称钢铁的艺术品。之后,我们一同前往了浙大校史馆。从1897年的求是书院,到1998年四校合并,成立崭新的浙江大学,深厚的历史底蕴让人心潮澎湃。
简单的午餐过后,我们驱车前往阿里巴巴总部。办公楼宇错落有致,园区内充满现代感与科技感的建筑令人惊叹。参观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阿里发展历程,从初创到壮大,每一步都凝聚着创新与坚持。阿里人的工作热情也深深感染了我,让人不禁对这家企业充满敬意。
——高二(1)班 纪逸飞
中午阳光明媚之时,我已在杭州博物馆门前等候。这座灰白色建筑静卧在吴山脚下,像一册摊开的古籍。馆内凉意沁人,越窑青瓷上的冰裂纹在射灯下泛着幽光。一只北宋的影青执壶尤其动人,壶嘴微微上扬,仿佛还在等待主人执起倾倒。玻璃展柜上映出我模糊的面容,与千年前的器物面面相觑。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那玉琮之王,那细致的图案令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古人的工艺细致。
岳王庙的银杏叶沙沙作响。正殿内,岳飞塑像的目光如炬,穿透了八百年的光阴。游人往功德箱里投币的叮当声此起彼伏,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从他雕像那深邃的目光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岳飞的心有不甘。我们在岳王庙前大声诵读满江红,抒发对岳飞的无限尊敬。
西湖没有下雨,确实是少了些韵味。阳光碎在湖面上,游船划过之处,拖出一道道金色的尾迹。我沿着苏堤行走。水杉的倒影在湖中轻轻摇晃,一只小鸭子突然扎进水里,溅起的水珠像撒了一把水晶。长椅上有位银发老者正在写生,画板上是保俶塔的侧影,笔尖在纸上沙沙移动,与湖水的轻响应和。 游玩了一天,感觉身心疲惫,但是杭州的美景,仍然等着我们去探索!
——高二(2)班 陈丁源
今日一早,我们在晨光熹微中踏入浙江大学。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学校机械工程学院的实验室。原来,很多国之重器虽然看上去其貌不扬,但却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包含一代代科研人员的心血。随后我们又在烈日下徒步前往校史馆,在校史馆泛黄的照片里,竺可桢校长戴着圆框眼镜凝视远方,玻璃展柜中的手稿上"求是"二字力透纸背。触摸着物理系走廊墙上镌刻的历届院士名录,指尖传来凹凸的触感,仿佛能触碰到那些在时间长河中永不褪色的学术执着。
午后,我们又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阿里巴巴。橙红色工牌在导览员胸前晃动,会议室玻璃墙上用白板笔写着"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随后我们移步至教室,学习AI绘图的方法。在老师耐心的指导下,我们一步步学会了利用AI制作不同风格的图片。在大家对人工智能的惊叹中,我们又制做了精美的冰箱贴,满载而归。
暮色垂落时,钱塘江畔骤然响起悦耳的音乐。城市阳台的栏杆上瞬间趴满举起手机的手臂,对岸楼宇的玻璃幕墙化作巨幅屏幕,水墨丹青与数字代码在四十层高的天际共舞。当"杭州欢迎您"的彩色光束掠过江面时,游轮拉响汽笛,惊起一群在暗处伺机啄食的白鹭。
晨启浙大,实验室的精密仪器与校史馆的沧桑手稿碰撞出“求是”精神的火花;午后阿里,橙墙上的标语与自制冰箱贴交织成创新脉搏;夜幕垂落,钱江新城的霓虹如数据流倾泻,映亮少年眼中的未来图景。这一日,学术的严谨、商业的活力与城市的绚烂,在行走间熔铸成成长的光谱——知行合一,方见天地辽阔。
——高二(2)班 束羽僖
车轮重重碾过柏油道,往昔在车辙中一寸寸折叠,前方——浙江,是目光无法熨平的辽阔。
旅途始于杭州,浙江博物馆。
浙江一万年的变迁,始于旧石器时代。
从沙盘中我们可窥见当时刀耕火种的剪影,贝壳的细密纹路里纹刻了源头的文化痕迹,原始居民娴熟的雕刻的记忆令人叹为观止,感动更多。一遍遍沙与水的打磨,一次次锋利的切割,在那个几乎寻找不到比玉更硬的材料的时代,精工细作成为玉琮令人惊艳的根本原因。匠心艺人也是如此,将一颗炽热的心与满腔热情注入非遗文化,这份热诚,这份期冀,也许似水流深、不骄不躁的人生态度方为至真之理。
西湖的旅途,才刚刚开始。
久慕名于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漫步于苏堤,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路旁的钓鱼人悠然自得,野猫松鼠常常是附赠的惊喜,于水波粼粼中,我们望见了自己,也望见了一种寄情于此的人生态度。
而钱塘江自古繁华,即使从它现代都市的模样已经几乎无法辨认它曾经的光辉赫赫。
为什么要研学?我想,逃离熟悉的喧嚣,有时是为了在陌生的寂静中寻回灵魂的回响。
——高二(4)班 陈杨
诗云:
千古繁华看苏杭,商贾聚此市如麻。
文人才子出钱塘,状元及第凯旋归。
经贸红火商帮盛,文书浩渺士卿出。
今幸窥得角隅处,金陵黯淡余杭晔。
乙巳岁五月十一,钱塘行翌日,吾等二百之众自客栈始行。晨曦皎皎,映吾出行之路;和风徐徐,拂我青春之容。晴空正好,万里无云,似有天助其行,左右护之。载车行路,有仙乐绕梁,飘飘乎似登仙境,形畅神悦。
及至浙大,鱼贯而入,顿感书香袭面,甚是悸动。其园之大,可比皇都,能及寰宇。树林阴翳,小鸟鸣蝉之啼;通衢纵横,风驰电掣之影。寻至正堂,观夫国之重器、深海蛟龙,尽显目下,欣也敬也。吾等青年之辈,担天将降之大任,甚感于斯。师言曰:“盛夏,骄阳似火,无可取凉者,何所为?”诸学子无以应。“大汗淋漓,不知酷暑;汗如豆粒,汩汩而缀;专心致志,如登仙境;蚊虫扰之,无遐可驱。皆为国出力,谈何苦辛?为生民立命,谈何乏倦?”吾等期期以视之,甚感其形伟岸。
嗟乎,吾等同为炎黄子孙、华夏后裔,其功力大小迥异,何也?若夫栋梁之才,未惧盛夏之苦,而我等莘莘学子亦谈何不自省?自省也、自律也,慎思之,笃行之,勿怠之,勿弃之。以诸子绵薄之力,供华夏之昌盛,何其幸也!
——高二(4)班 徐宏程
岳王庙游记
漫步西湖之畔,我首先来到了庄严肃穆的岳王庙。红墙黛瓦的门楼上,“岳王庙”三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踏入庙门,参天古木掩映下的青石甬道直通正殿,殿内岳飞坐像威风凛凛,头戴帅盔,身披紫色蟒袍,手握利剑,目光如炬,令人肃然起敬。殿内"还我河山"的金字匾额据传是岳飞亲笔所书,笔力雄浑,彰显了这位民族英雄的气吞山河之志。
向后走是一个庭院,庭院角落墙边的树上有两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阳光切割着空气,静谧祥和。仿佛千百年来一直如此,安静、自然。
穿过幽静的庭院,来到岳飞墓园。圆形的墓冢前,秦桧等四人的铸铁跪像反剪双手,面墓而跪,墓阙上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道尽了人们对忠奸的评判。站在墓前,我仿佛听到了岳飞临刑前"天日昭昭"的呐喊,感受到他精忠报国的赤子之心。
这次游览让我深刻体会到,西湖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一部厚重的历史教科书。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与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都值得我们这一代人传承与发扬。
——高二(5)班 徐安彤
六月的杭州,空气中已弥漫着初夏的气息。我们研学团队一行人在这个明媚的日子里,踏上了探索科技前沿的旅程。这次研学活动不仅是对知识的获取,更是一场对现代科技文明的切身感受。
浙江大学是我们的第一站。走进机械工程实验室,各种精密仪器与机械设备井然有序地排列着,研究生们专注地操作着设备。最令人惊叹的是一台小型盾构机,它与实验室的院长杨华勇息息相关。透过冰冷的机械,我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精妙,更是人类智慧的延伸——我们正在创造能够延伸自身能力的工具。机器人讲座同样引人入胜,学长从机器人的起源讲起,谈到当下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当屏幕上展示出能够自由穿越各种地形的四足轮式机器人时,整个会场发出阵阵惊叹。
下午,我们参观阿里巴巴园区,则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在企业层面的生动实践。园区内充满现代感的建筑与绿化相得益彰,随处可见的休息区和创意空间彰显着这家企业对员工工作生活的重视。DIY活动中,“堆友”AI像一位慷慨的造梦师,将我们天马行空的呓语—化作流淌着数字灵感的画卷。当剪刀在卡纸上勾勒出笨拙而虔诚的轮廓,当双面胶黏连着磁片与画作的刹那,科技与童趣在掌心达成奇妙和解。
这次研学让我明白,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保持对人性的关注与思考,或许与掌握技术本身同样重要。
——高二(5)班 张宝暄
午后,我们前往浙江省博物馆。馆中藏越窑青瓷数匣,釉色清冷如秋水,胎骨轻薄似蝉翼。五代执壶尤妙,壶嘴微翘,若含嗔态。余观之良久,恍见吴越王公举觞之态。
岳王庙朱门洞开,秦桧夫妇铁像跪伏阶前,面目模糊,游人掷钱击之,铮然有声。殿内武穆塑像巍然,"还我河山"匾额墨迹淋漓。忽闻檐角铁马叮咚,如闻《满江红》词句。
漫步苏堤。湖水波光,六桥烟柳,画舫如织。遇舟子摇橹而过,其声欸乃,与堤上人语相应和。坐花港观鱼,见锦鳞成群,唼喋青萍,顿忘尘嚣。
月上柳梢时,远山含黛,游船渐稀,唯余三潭印月浮沉波心。一日之间,阅尽千载兴亡,看遍四时风物,始知杭城之妙,尽在山水文物间。归途拾得柳梢新月一枚,权作游程印记。
——高二(8)班 闫舒想
别杭州赋
梨花飘飘,在汝窗梢。情思轻渺,亘古长存。大千世界,思如幻梦,繁华竞逐,不过流水汤汤。今日觥筹交错,烛光魅影,黑夜如白昼;钱塘粼粼,形影奕奕,杭州胜汴京。看天地沧渺,风卷云舒,层林峰逐,景光辉辉,试问繁世之如何,余谓之“人民万岁!”
白墙青瓦,昔人旧影,珊珊雾隐。思旧时红日,万籁俱胜,故人身影犹在眼前。东方既红,太阳巍生,一曲长歌未尽,余音徐毋歇。若春风不至,江南何以涔绿?而红日未升,神州由何镀素?噫吁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庙堂之高兮,江湖之远兮,天地一何如!
古镇萦炊烟,不见去时月圆。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情书以消忧。迷长梦而未醒,游天姥而忘返。制荷芰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哉。与诸君流水曲觞,随万物飘荡东西。惶惶不知所踪,淫淫毋宁归回。肃肃寒风刺吾面,浑浑惊奇忽觉寐。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亦不过弱水三千!
——高二(8)班 端木怡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