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研讨“四新”背景下资优生培养的策略,构建我校三年一体化基于“资优生培养”的育人体系,12月12日下午,高中部组织召开了基于“资优生培养”的育人方式改革研讨会。张士民校长、成中余副校长、李滔副书记、高中部全体管理人员参加了研讨会议。
校长助理、高中部校长周天航老师首先介绍了此次研讨会的背景。他指出在“四新”背景下只有加强研究才能在新一轮高考改革中取得先机。基于我校现状,资优生培养已经成为我校高中部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抓手。前不久南京市教育局公布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市级示范校的名单,我校成功入选。在此背景下,高中部管理人员需要对高中部的发展进行顶层设计,针对一些卡脖子的老大难问题,提出务实有效的举措。
研讨会的第一阶段,三位年级主任就“资优生培养的具体举措”进行了主题发言。
高一年级主任万滨老师首先汇报了他对高一年级资优生培养的思考。万主任用详实的数据从学科竞赛的视角分析了高一年级资优学生现阶段的发展状况。通过期中考试成绩与中考成绩的比较,万主任认为有竞赛背景的资优生在学科发展上具有优势。基于数据分析和与学生的交流,万主任提出了他对何为优生的思考以及在高一年级进行优生培养的几点抓手。
高二年级主任谢仁斌老师在交流时首先基于2019届高考数据谈了他对资优生的认识。通过对2022届学生目前学业发展情况和中考成绩的对比分析,谢主任指出高二阶段学生成绩具有较大的波动,高二阶段要做好资优生的选拔工作。谢主任从激发兴趣、夯实基本功、提升非特长学科、注重规范、自信心培养、重点落实的工作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高二阶段资优生培养的举措。
高三年级主任胡家友老师在发言中首先展示了高三年级资优生名单,分析了他们存在的问题。接着,胡主任介绍了高三年级组在资优生培养方面的一些举措,包括菁英班课程、双导师制的落实等。结合菁英班学生座谈会,胡主任向与会人员展示了学生的要求和期待,学生提出的建议给与会人员很多思考和启发。最后,胡主任展示了他对时间安排的几点思考。
三位年级主任发言过后,与会人员就资优生培养举措这个话题进行了讨论。郑文文老师结合自己2019届班主任经历指出要做好原本知道应该要做好的地方,如书写规范问题、学生心理障碍问题、教师一对一的关注与指导、生生间的影响等;夏越老师基于班主任工作提出了几点思考,包括班级学习小组建设、任课老师的指导等;孙胜老师在发言中指出在资优生培养过程中首先要将资优生鉴选出来分层培养,并在外部条件方面给予保障,如利用本部资源等,孙老师还强调规范书写、夯实基本功、调节心理状态、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吃苦品质、寻求家校合作、关注非智力因素等举措的重要性。
李滔副书记对第一阶段的研讨作了总结。他特别提醒到资优生是相对的,在资优生培养过程中,要坚持招得来、稳得住、升得快的原则。资优生的培养有自我成长和助力成长两个途径,就助力成长来说,学校要提供课程,依托课堂教学,加强管理。
研讨会第二阶段,学部几位管理人员基于对育人方式改革的思考进行了主题发言。
校长助理、学部副校长纪湘元老师就“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思考”这个话题进行了发言。他重点分析了目前我校综合评价课程已有的基础,指出了我校综合评价课程存在的问题,并对我校后综合评价课程体系建设工作提出了设想,重点介绍了利用6+1证书搭建综合评价课程体系。
高中部郑文文老师就“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路径”这个话题谈了自己的思考。她指出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需要内部驱动和外部条件。基于对高中学生特征的分析,郑文文老师提出了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实施路径及自主管理五环并举的体系。
高中部副主任刘斌老师就对“科技创新类课程梳理与构想”这个话题的思考进行了发言。他首先梳理了目前学校高中部的科技创新类课程,展示了我们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课程视角就科技创新类课程的目标定位、资源开发、实施路径、课程评价提出了设想。
校长助理、高中部校长周天航老师最后就“示范校建设构想及质量提升评价”这个话题谈了自己的思考。他向与会人员展示了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市级示范校建设的任务、工作举措及预期的成果。重点就校本教研、课堂教学、五育并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评价等问题谈了自己的思考。
最后,张士民校长围绕此次研讨会主题对高中部的教育教学管理作出具体指导。张校长首先对此次研讨会召开的高质量表示了肯定。他指出高中部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平台,作为学部管理人员要主动思考、主动应对,拿出行动,用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学生的成长。张校长特别对高中部全体管理人员提出行动要求:想明白、说清楚、做出来。围绕高中部目前要完成的几个课程体系的建构,张校长一一给出指导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此次研讨会是在高中部近期考察学习省内外相关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前提下,基于“四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召开的一次专题会议。通过研讨,学部管理人员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并通过思维碰撞找到了很多资优生培养的有效举措。接下来,高中部将以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市级示范校建设为契机,把这些举措一一落实到位,推进学校的高品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