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高二(6)班 秦宇飞
学校试验田的麦子黄了,一浪一浪翻滚汹涌,看上去晕晕的,黄灿灿的,让人不自禁地眉开眼笑。我们趁着自习课去田里割麦子。五月的太阳已经有些热辣了,那热情真的就象一把火,直晒得人“汗滴麦下土”。
和许多城里的孩子一样,在城市的高楼钢铁森林的包围下,我们对农作物的生长一无所知,就连平时最常见的稻子和麦子,都不知道它们究竟是何模样。当我们来到麦田里,看见了麦子的真实模样,在阳光下镀上了一层金边,麦芒更令他添了几分朦胧的神秘感,煞是好看。可当真正动手去割麦子的时候,才知道这麦芒的厉害。因为是第一次割,我们割的很慢,而且也很不整齐,地上撒的到处都是.割一个漏一个,而且麦芒很刺人,如果有皮肤露在外面,很容易被针尖似的麦芒刺的疼痛难忍,刹那间领悟 “芒刺在背”的真谛。。。
但随着割下麦子数量的增多,量变产生质变,慢慢的,我们的速度也开始提升,一茬接一茬,热情的阳光照射到割下麦子上,暗黄色的麦子变得更加鲜亮明媚,田垄里也充满了麦香,空气中弥漫着快活的气息。,随着体力的消耗,长时间的弯腰使大家逐渐开始吃不消,腰开始酸痛,腿也开始无力。以前我只认为坐在家里写上几个小时的作业才叫累,现在我才发现夏天干活的劳累度是它的次方倍。可我一看到身后已经割倒的麦子,又有了斗志。
我们咬牙坚持着把所有麦子都割的干净的时候,回首身后,我看见了一摞摞饱满的麦穗,它们有如一种奇特的艺术品,金光灿灿而排列整齐,仿佛吸饱了劳动者的汗水而熠熠生辉,就像,就像一座歌颂劳动与劳动者的丰碑。
实践的最后,我们挑了捆最丰满最灿烂的麦穗扎成花束的模样,献给了一生奉献于田垄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体会了遭下田的不易,对袁老的敬佩油然而生,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是常人人无法企及的坚持,更是对祖国对人民弥足可贵的赤子丹心!劳动,是一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本能,是一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坚持,是一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喜悦,更磨砺着每一个加入其中的人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