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打通中学和大学联合培养人才的通道,探索“高中与高校协同育人”背景下的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服务于国家战略的人才需求,我校高中部于6月25日—29日开展东南大学研学夏令营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学术讲座、实验室参观、工程实践等多元形式,让中学生近距离感受百年名校的学术底蕴与科技创新魅力。
开营仪式
开营仪式在东南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举行。
教学服务中心沈保兵主任详细介绍了研学活动的具体安排和活动意义。
学生代表李若谷同学动员演讲充满激情,她呼吁全体同学:“不负师长嘱托与厚望,始终牢记我校'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践行'诚朴雄伟'的校风,以'止于至善'为追求,以'诚朴、勤奋、求实'为准则,向着更高目标奋勇迈进!”
名校零距离:感悟“止于至善”的学术精神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东南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樊和平带来首场讲座《历史叙事中的文明密码》。樊教授以深厚的学术积淀与独特视角,带领我们穿梭千年时光,在浩瀚历史文本中探寻文明基因的存续脉络,解码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精神密码,为研学夏令营开启一场思想与文化交织的深度之旅。
东南大学青年特聘教授、博导、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张亚教授带来讲座《走近智能机器人》。张教授结合生动案例与动态演示,深入浅出地解析智能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原理、应用场景与未来发展趋势,带领我们沉浸式探索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奥秘,为大家打开一扇通往未来科技世界的大门 。
东南大学招生办王莹老师详细介绍了东南大学的悠久历史、发展优势和前景,重点讲解了在建筑、信息工程、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突出成就,期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三年后在东南再相见。
同学们漫步于健雄书院,在建筑前聆听校史故事,深刻体会到“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办学理念。
“东大前辈们设计的南京长江大桥、北京人民大会堂让我震撼,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王同学在参观后感慨道。
前沿科技体验:点燃少年科学梦想
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参访环节,学生们分组走进智慧交通、智能机器人、能环学院等实验室。在能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团队演示了各种尖端仪器与实验操作,同学们在沉浸式体验实验过程中,直观感受能源环境领域的科技魅力与创新活力;在机械工程学院,人形机器人“小东”的灵活舞蹈引发阵阵欢呼。
夏令营(1)班李同学表示:“原来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能创造出这么酷的科技产品,我对理工科更向往了!”
活动感悟
头顶是六月的明媚阳光,耳畔是夏季的悠扬蝉鸣,脚下是东大的百廿历史。今天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开启了东南大学研学夏令营之旅。
从踏入东南大学的第一步起,我就感受到这所985名校的特别魅力。聆听了樊和平教授的讲座,参观了李文正图书馆和几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和学长的亲切交流,更让我感受到东南大学不仅有理论的高度,更有人文的温度。纵然汗水浸湿了我的衣服,我仍然觉得今天的研学值得。它磨练了我的意志,洗濯了我的心灵。
作为一名外校的学生,我也感受到班主任和同学们对我的关心与包容。感谢学校给予我此次机会,去拓宽眼界,认识世界,希望接下来的三年,我能不忘今日之所见,心中有梦,笔下生花,书写最靓丽的青春。
——夏令营1班 赵宏伟
今日东南大学研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未来的窗。
在能源实验室区域,我们隔窗而望,聆听研究员对锂电池技术的深入讲解。实验室里无声的专注,正为未来的清洁能源默默奠基,这份务实精神令人敬佩。
最触动我的是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的城市交通沙盘。博士指着模型道路,详细讲解“绿波带”的奥妙:通过精准计算与协调信号灯,使车流能连续通过多个路口。博士解释其核心在于用数学优化城市“脉搏”,极大提升通行效率,减少拥堵。原来科技的真谛,在于用智慧精准回应现实痛点,让生活更顺畅。无需炫目演示,其内在逻辑已足够震撼。晚上张亚教授《走近智能机器人》讲座则勾勒了更广阔的未来图景。
此行,东大以真实的科研现场告诉我们:宏大的未来,正由这些脚踏实地的探索与对具体问题的求解铺就。少年之志,亦可始于理解一个“绿波带”的智慧,思考如何为世界增添一份效率与从容。
——夏令营1班 李若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