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拔节生长,项目深度赋能
----市、区两级课题开题汇报圆形报告厅分会场
2025年4月8日下午14:10---17:00,圆形报告厅进行了市区两级课题的开题工作,出席的三位专家分别是《教育研究与评论》编辑部主编朱凌燕老师、江宁区教研室薛惠副主任、周华东副主任,两个课题的主持人和部分核心成员参加会议。
本次会议由江宁区教研室薛惠副主任主持开题工作,市级课题主持人杨喜庆老师、区级课题主持人吴晔老师分别对课题从核心概念及其整体界定、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点及难点、分工和进度等方面进行了开题汇报。
三位专家在评审《初中生成长型思维的形成机制及培养策略的实践研究》市级课题时,给予了充分肯定。该课题直击初中生“畏难情绪”、抗挫力薄弱等痛点,深入教育实践,切实“接地气”,方法有“实效”,成果可“推广”。在评审《选项走班模式下小学体育学科大单元项目化校本实践研究》时,课题能结合校本实际开展的选项走班制,尊重生命差异,鼓励特长发展。结合前期市级个人课题和集体课题结题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研究,指向学生技能、行为、过程、和思维习惯的组合,深度多元项目化学习,帮助教师形成个性化、灵活性、创新的教育路径,课题在前面实践基础上有问题探究的知、有能力驱动的做、有素养提升的悟,促使研究依托实际,又在不断实践中推进进阶。
专家对杨喜庆老师团队研究的课题给出优化建议:其一,从心理学视角出发,进一步缩小研究范围,让研究更聚焦。如在培养路径上,利用课程设计渗透成长型思维,借助心理咨询精准帮扶,关注家校协同,引导家长摒弃极端心态,为孩子营造良好成长环境。其二,研究内容的表述要用精准的课题语言,使其主旨明晰。其三,构建科学的干预效果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全面衡量培养策略的有效性,为后续优化与推广筑牢根基,持续助力初中生成长型思维培养与基础教育发展。
专家对吴晔老师团队研究的课题给出的优化建议:其一,从关键词方面分析,进一步减少关键词,让课题研究指向性更明确。如选项走班、大单元、项目化学习可以选其一方面深入研究;其二:课题名称可以再优化,表达更加准确、逻辑性、可操作性更强;第三:思维为什么要这样研究?起点在哪里?有哪些问题需要突破创新,课程架构更加清晰可见。
思维拔节生长,项目深度赋能,两个课题围绕思维和项目化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本次课题开题汇报后,两个课题均站在新的起点,研究方向明确,研究热情高涨,深度挖掘课题价值,推动相应理论的完善和实践的推进。
市级课题主持人杨喜庆老师开题汇报
区级课题主持人吴晔老师开题汇报
专家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