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一本书——优秀学员分享(一)
[ 发布时间 ] 2021-09-09 15:00:00    [ 点击次数 ] 18852
浏览字号:

共读一本书感想分享|东南大学周芙尧-南师附中江宁分校肖楚涵:返璞归真,且不坠青云之志

    共读一本书线上伴读活动中,涌现出了一组组优秀的同学。他们认真地完成了活动的任务,建立了良好的感情。由书及人,由物及理。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下东南大学周芙尧与南师附中江宁分校肖楚涵之间的故事。

    南京师范大学江宁分校肖楚涵:

“他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身旁尽是关关雎鸠、喓喓草虫、趯趯阜螽、雝雝鸣雁,从头到脚流淌着不掺杂物的真情。”

1.png

此前我一度以为《诗经》不过就是唱的民歌,四字一句,讲讲爱情,还不押韵。大概地学过两篇课文,也无感觉。长期沉沦于题海,难再静心于文学盛宴,只觉内心一片枵然。

2.jpg

于是为时两周的与东大“共读一本书”交流,改变了我对《诗经》的“刻板印象”。初讲《关雎》,我们发现无论什么版本的《诗经》,必然将其放于第一篇,它作为中庸之德的典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符合当时的伦理道德。学到卫风中的《氓》讲述爱情悲剧,由喜至悲,劝女子勿沉湎于感情,令人欷歔。

的确,“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学姐教会我的诗中的文学常识、文化底蕴亦让我受益匪浅。如“总角之宴”引发出年龄称谓的知识;“爽”在“女也不爽”中指的是差错,而滕王阁序里“爽籁发而清风生”中指参差不齐,“酌贪泉而觉爽”中指精神清爽。问答形式的互动留下了思考的过程。

也常讨论到如今快节奏的日常生活,静下心来读书,特别是古之文言,就显得尤为可贵,如给灵魂加餐,也如推倒心底之闭塞,陟于崚嶒之峰,眺望世界之大。

3.png

一次次长达一小时的通话中,我们共同领略才子的哲思,学习分析情感,弄懂文言字词,积累排比句式、作文素材,随王羲之感受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随庄子悟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随屈原悲于“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随王勃感慨“盛筵难再,兰亭已矣”却仍“不坠青云之志”……

我心中的黑夜正在逃向远方。

最后感谢学校与老师给我这次机会,周芙尧学姐与我交换观点、共度时光。

东南大学周芙尧:

2人,3周,5次通话,6个小时。

本是失落闭塞的留校期间的一次偶然的志愿活动报名,没曾想收获的是思维的碰撞与情感的交融。

我们一起探索了《关雎》作为诗经首篇的深刻意义,围观了《氓》从“言笑晏晏”到“士贰其行”的婚姻悲剧。我们共泛一舟遨游博海,从《逍遥游》与《兰亭集序》里思考人生的意义;我们同处一地心连广宇,在《离骚》和《渔父》中考量出世与入世的千古谜题。我以一个同感者的角度为她讲述《滕王阁序》里的失意落寞,她也从中学生的视角阐述当代青少年对时代变迁的理解感悟。

一言一语,思想相触,交谈甚欢,足为一大乐事。

随着与周围环境的日渐融悉,升学的压力、竞争的压力总会让本该异彩纷呈的生活变得逐渐单调乏味。随着时代的变迁,互联网技术的迭代,越发智能的大数据也时常使我们深陷信息茧房的桎梏。向下是“何不食肉糜”的不解,向上是“皇帝用金锄头锄地”的无知,在晃晃悠悠的半空中环顾左右,却又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的寥寥然。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读书,万卷不能止。纵古今横中外,天上地下肆意驰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是博学,也是激昂;交流,千言不可息。语黄发言垂髫,各行各业包罗万象,人生百态世事无常皆入我心,是了然,也是坦荡。

共读一本书,让浮躁的心灵回归安宁,让麻木的神经回归清醒,不断传播正能量,渗透灵魂,带来感动,带来活力,重新点燃我们生活的激情。

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