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创新路径,共促教学发展
——记江宁区杨正奎名师工作室作文教学研训活动
近日,江宁区杨正奎名师工作室联合南京东南实验学校语文组,成功举办了一场以“作文教学的新途径研究”为主题的研训活动,吸引了工作室成员及该校语文教师积极参与。活动聚焦AI时代写作教学的创新实践,通过课堂观摩、专题讲座和研讨交流,为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考。
4月2日上午,活动在南京东南实验学校有序开展。伴随着参会教师的签到与互动,课堂观摩环节正式拉开帷幕。南京东南实验学校的刘微老师带来了一堂题为《巧用镜头语言,把作文写出电影感》的创新课程。她将电影镜头语言引入作文教学,通过全景、中景、特写等视角,引导学生为文字注入画面感,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电影世界,学会用独特视角描绘场景、塑造情节,为作文注入视觉化的表达张力。
随后,杨利老师执教《“心有彩蝶双飞翼”——AI赋能探民俗写作之美》。课堂上,她借助AI生成内容与学生创作的对比分析,深入挖掘民俗写作中真实情感与文化内涵的重要性,探索智能时代民俗写作的新方向。学生们在互动中领悟到,写作不仅是技术的呈现,更是文化与情感的深度表达。
课堂观摩结束后,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的赵富良老师带来了《AI时代作文教学的创新路径》专题讲座。赵老师从科研引领的角度出发,提出写作教学应培养学生具备“新鲜的品格”与“浪漫的情怀”,让学生明白写作不仅是自我表达的工具,更是与人交流、探索人生意义的桥梁。他强调抒情要真诚、自然、得体,倡导让写作真实发生,为在场教师拓宽了AI时代作文教学的创新思路。
此次活动中,展示环节亮点十足。杨利老师以培养学生归纳优秀民俗写作特征、体会民俗文化传承意义为目标,为教师们提供了民俗写作教学的实操范例;刘微老师则分享了富有诗意的创作理念,启发学生深入挖掘内心感受,超越表面的生活经历与自然风景,书写属于自己的生活诗篇。
在数字浪潮冲击、AI写作与短视频传播重塑表达生态的当下,本次研训活动为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考与实践方向。作文教学的未来,不仅在于技术的赋能,更在于思想的启迪与文化的传承。参与教师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作文教学创新之道,努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思维、表达能力与创造力,携手翻开作文教学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