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初中历史教学开放日活动
[ 发布时间 ] 2019-11-20 00:00:00    [ 点击次数 ] 11959
浏览字号:

共研考情学情,让复习课落地生根

--记2019年初中历史开放日教学活动

2019年11月20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南师附中江宁分校一年一度的学校开放日拉开了帷幕。来自南京市各区县以及外市的几十位历史老师齐聚分校,欣赏了分校初三张晓明老师的一堂一轮复习课《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张老师将南京市中考的考情与分校学生的学情相结合,通过熟悉考点,梳理考点,巩固考点三部分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逐一落实。她利用地图导入,用时间轴梳理隋唐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体现了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空间感。课堂上使用了大量教材中的图片,既关注了统编教材的阅读与理解又照顾到了学习能力较弱的一部分同学。而对于中考能级要求中“理解”级别的“说明唐代民族和睦的发展”、“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和“应用”级别的“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等相关知识,她从历年中考题中选择材料,改编出了一道非选择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实践中,消化知识,锻炼解题技巧。在此基础上,张老师又从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谈到了隋唐时期的文化自信,又融合了初三学生政治学科的相关内容,设计了一道“如何鉴定文化自信”的讨论题,这也体现了分校跨界学习和教研的特点。张老师的整堂课如行云流水,环环相扣,高潮迭起,魅力四射,在场的老师们都赞不绝口。

课后的评课交流活动更是精彩纷呈。本次开放日活动我们特别邀请了江宁区历史教研员朱桂红老师,在她的组织下,参加活动的南京市各区县以及外市的教师分别对本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首先,授课的张老师阐述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她说自己是从考点出发,回归教材,利用时间轴培养学生的时空观,通过练习进行知识的理解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同时注意架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一轮复习的时候既能落实基础,也能形成体系。江宁分校的初三备课组长刘妍妍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张晓明老师本次公开课的备课历程,既是张老师个人的努力结果,也融合了分校全体初中历史老师的智慧,是分校初中历史组的一份教研成果。刘老师也表示复习课没有统一的,一成不变的模式。一堂复习课是不是好课,关键看能不能落实下去,所以每个老师的课都要关注学生的现实学情。我们通过不断的听课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时,既要做到兼收并蓄也要独具特色。东善桥的老师认为自己学校的学生在学习力上可能要相对弱一些,但自己同样能从张老师的课中找到一些自己可以利用的元素,比如关注考点,利用时间轴梳理知识,利用书中的图片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等。两位远道而来的合肥168中学的老师也表示自己不虚此行,张老师课堂上建构知识框架,引导学生概括社会特征等做法给了她们很大的启发。来自将军山、觅秀街、南外方山、麒麟科创园以及宇通中学的老师也都纷纷表示,张老师的课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形式丰富,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照顾到,既有整体把握,也有史论结合,还有解题方法的渗透,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让人受益匪浅。

 最后,江宁区历史教研员朱桂红对各位老师的点评进行了总结。她肯定了江宁分校初中历史组的教研精神和团队建设。她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江宁分校之所以能有傲人的成绩,是分校初中历史组多年的教学教研积淀。她认为张晓明老师的课对江宁区正在进行的初三一轮复习做了很好的引导,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希望各学校老师都能在自己的复习课中做到考点有梳理、时序有建构、史料有分析、巩固有落实、方法有效果、主题有回归。让复习课能真正落地生根,把课本上的知识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她也高度评价了分校一年一度的开放日活动,认为分校开放日的课质量很高,很有指导性,值得每一位老师来学习和研讨。她表示整个江宁区历史教师就是一个团体,她希望这个团体能像分校的初中历史组一样拥有强大的凝聚力,期待整个江宁区的历史教研能更上一层楼。

 

1574331736991301.jpg

张晓明老师在谈教学设计

1574331736848821.jpg

听课的老师们

1574331737791715.jpg

1574331737528095.jpg

1574331737366035.jpg

张晓明老师授课中

1574331738659789.jpg

朱桂红教研员组织点评交流活动

1574331738997520.jpg

交流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