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谷晓艳老师公开课《Flash元件》
[ 发布时间 ] 2019-12-20 00:00:00    [ 点击次数 ] 12758
浏览字号:

20191220日南师附中江宁分校信息组谷晓艳老师以《Flash元件》为课题开设一节无生课堂,基于主题学习任务,学生在本课以整理完善个人动画项目为学习任务,在实际过程中产生对于“元件”的认知需求,继而推动知识技能学习,感受信息技术的课程魅力。关于本课内容,谷晓艳老师主要有以下两点思考:

一、启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在应用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在日常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师生教学相长,理性看待技术的更新与演进,超越单纯的技术工具价值,基于技术工具的形式载体,启思、感受技术中的科学思想与文化内涵。

正如《课程标准》所明晰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及“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内容,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在于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因于——学生个体的需求、认识、兴趣、动机、理念和社会责任等,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和能力,体现学生主体的“做中学”与“学而思”。

在初中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动画教学这项传统的学习内容非常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认知提出很大的挑战。Flash从技术层面看,学生须通过制作过程理解时间维度上的帧、关键帧等概念和空间维度上的图层分离知识。而对于时间的把握与空间的分析能力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和能力体现,渗透在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Flash课程的“授人以渔”便在于通过“做中学”、“学而思”过程的体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发现问题”胜于“解决问题”

从欣赏、模仿、评价逐渐提升到个体化应用阶段,是系统而综合的活动过程,有如孔夫子的启发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学过程具有生长性,是学生探索知识的真实过程,本课内容《Flash元件》是Flash动画中一个最基本的重要概念。

初识之,元件是在Flash中创建的图形、按钮或影片剪辑,它们都保存在“库”面板中。“元件与库”给人的第一印象类似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一个宝物——聚宝盆,“遗一银钗于盆中,银钗盈满,不可数计”。元件只需要创建一次,即可在整个文档中重复使用,当修改元件的内容后,所修改的内容就会运用到所有包含此元件的文件中,这样就使得用户对影片的编辑更加容易,在文档中使用元件会明显地减小文件的大小。

随着学习的深入,同学们会自己提出新的问题:“Flash的图形元件和影片剪辑到底有什么区别?”“当使用影片剪辑元件的实例时,需要在时间轴上保留影片剪辑的时间长度吗?”……同学们不再满足于“一般而言”了。


2019122810560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