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政治第七次教研活动
——开放日教学活动
2020年11月27日,天空中下着蒙蒙细雨,南京市各城区以及外市的道德与法治学科领导及老师冒着初冬的寒冷,来到江宁分校,听取了袁俊芳老师的一节课,课后组织了评课。
袁俊芳老师上的是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框《增强生命的韧性》,这一框有“人生难免有挫折”、“发掘生命的力量”两目,告诉同学们在认识挫折的基础上,如何勇敢得战胜挫折,从而增强生命的韧性,发掘生命的力量。袁老师设计本框教学时,分为五个环节,从学生实际、学生的生活出发,以同学们遇到的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的挫折为线索展开,再到生命中的其他挫折如何应对,再到国家民族遇到挫折时中国人民的举动,使同学们的认识一步步提升,情感得到了升华。
课后,来自各个学校的老师对袁老师的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袁老师教材处理得到位,环节设计流畅。从个人到家庭再到国家,层层递进,从学生中来,最后又回到学生中去,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家国情怀,又对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一位远道而来的南通中学的老师说道,虽然驱车几小时,但不虚此行,从袁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学环节设计的巧妙,附中分校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的融洽中学到很多。一位老师用“震撼”一词形容听课后的感受,五个环节的设计,既基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分小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尊重学生,自然生成,这就是这门课该有的样子。
江宁区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罗明书记讲到,袁俊芳老师带来的这次高大上的观摩课,可以供很多教师特别是刚入职不久的老师拿回去作为范本、样本,好好揣摩学习。罗教研员认为,我们学科要承担立德树人的使命,袁老师的课立足学生的实际,对教材作大胆的处理,这样的决定非常正确,因为对学生生活的指导意义远比中考多考几分更重要,一个真正从事教育的人,一定要有这样的情怀。基于学生的学情、认知去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袁老师的每个设问都很有针对性,不是大而空,而是让学生有话可讲。另外袁老师善于钻研教材,不受教材完全束缚,将教材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形成自己的语言体系,让学生听得懂,着实是一堂好课。
以新课程为导向,深化课堂改革,把教学当成一门艺术,值得我们花毕生精力去研究。在良好的交流沟通中,每位老师也都陷入了对教学的深层的思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