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疫情,又一次开启了我们的线上课堂,每月与《雨露》的约会也会因此搁置吗?《雨露》从不失约,这一次让我们在网上相约吧!
写在前面的话:
校园里一年四季优美的风花雪月和晨昏之景变幻无穷,给了同学们取之不尽的创作灵感。雨露滋润禾苗壮,文学浸染校园风。本期初中部校刊《雨露》杂志三月刊就推出了一批文学少年们描摹自然景物的精品习作。比如,同样写月,儿时家乡的月与现在校园的月有什么不同?同样写花,窗边的蔷薇和林中的菡萏分别勾起了怎样的情思?一群怀抱文学梦想的阳光少年,展现出分校人怎样的风流文采……
本期精彩拾贝
春
严培文同学在心烦意乱的暮春时节发现了一朵孤花:
斑驳的阳光透过树影,在风中冶炼成一地碎金,给那株晚春中的孤花镀上一缕金辉。
暮春的凄切比寒冬来得实在。当你看见雨丝扭作一团,纷乱无章地四处流窜,黯淡的灰盈满了春季的调色板时,便再也记不得什么“春雨贵如油”之语了罢。“风横雨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欧阳修之言诚不欺我!在这心烦意乱的靡靡乱雨中,我希冀能找到些什么,便孤伞只影踏入万千银针中去了。
不期想,林中仍有一株孤花,摇着,曳着,在一片萧瑟中伫着。放眼满望,已是红泪琳琅罢了。欧阳修的下一句诗便脱口而出:“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是了!我站起身径,发现花下有一小汪水池,在杂草丛生之中看不清水罢了。这是菡萏!多少古诗中盛赞过他的美名,多少文章请得这位美人出场。而它,却在雨中孤身抗击着萧瑟。
夏
黄西璟同学这样描写儿时家乡的月色:
小时候,最爱家乡的月亮。
蝉声的聒噪渲染着跌宕的仲夏夜,赤脚踏着青石板,吱吱呀呀的响声挠得人心痒痒。月光撒下凉如水,此夜,满船清梦压星河。
月下自然没有独酌的雅致,但每当阿嬷打着扇子坐在院里,给我讲上那么一段故事,倒也有清闲纯粹的快乐。那时未曾尝过山珍海味,朴素的生活里只有豆米香,只有月色。
树影婆娑,月光挤进院儿里,星星点点地照在阿嬷衣上,连细密的针脚都镀上一层银色。那天的月澄澈得像西湖水,浸染了门边的石榴树,太过美好,我忍不住捧一掬藏在心底。
吴诗雅同学在心情低落时无意中看到了窗边的蔷薇:
我站在窗边,听雨滴滴答答地滴在地上,也滴在我心里。我想要放弃,不仅自己解脱,也让队友解脱。我感到十分心烦意乱,无意中抬起沉重的头,却看到了它——那丛丛开在窗边的蔷薇。雨下得越来越猖狂,雨水倾泻在蔷薇身上,蔷薇默默弯了腰,好像已经习惯大雨的冲刷。花瓣一片一片将花蕊包起来,颜色由深到浅渐变,看起来温馨而不失典雅。被雨水洗淋过的它,一点儿也不改原本的芳香,在空气中酝酿,淡淡的,甜甜的。那一刻,我心头一震,雨是会下的,不同大小的雨都会下,雨也会下给不同的人,但不变的是蔷薇本身的芳香和色彩。
秋
杨承锟同学这样感悟秋月:
夜光悄然而至,已然如白雪纷纷。明月当空,只过是弯的,不像夏月那样大圆,又不像冬月那样隐着。
秋月是悲凉的,是孤独的。十月,秋已入深,天气凉了,人变了,月也变了。中秋过后,月亮不再圆了。我已很久没有见到满月了。天上只有月亮,没有一颗星星,而这月亮也是若隐若现,似星星一般,藏起来了罢。中国古人写月,只写秋天的月,并且一定是悲凉的。而如今,我才知道,月也是孤独的,是害羞,还是看星星们都躲起来自己也跟着躲起来了?
冬
戈文豪同学这样理解南方的雪:
到了傍晚,路灯顶上已经积着不少雪了,昏黄的灯光下不是雪花,分明是大大的雪片。我抬头向天上望去,那种不同与雨的美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我摘下帽子,在雪中奔跑着,让雪附在我的脸上,感受冰冷的雪花带来的独特温暖,去品味冬的气息,直到被雪遮得两眼模糊,或许这就是南方的雪所带给我的不同于北方雪的快乐吧。
这时的雪片又像是中老年人,他们早就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当他们沉重的躯壳落下时,没了那份激昂。但他们又不得不顺应生活,方能在社会上有所立足。 每一片雪花都有自己的去处,这雪像极了人的一生,我们从出生到年老,总得给这世界留下点什么,就留下的不必是物质。正如雪花,他不仅仅留下的是积雪,它带给我们的更是冬天的气息和美丽与浪漫……
胡笑颜同学在雪中找到了诗意的灵感:
我是不知何处落脚的雪
在静默中审视着那
屋舍的单调灰暗
枝丫的枯败光秃
小道的泥宁幽邃
请风剥夺我选择和思考的权利
我是迷惘
是画不出世界光怪陆离的
空白的纸
我是飓风中狂舞的雪
才不做因风起的孱弱的柳絮
我是划开静止的
白色利剑
在众人的惊叹声中
把长天撕裂
我是炫烂
把瞬间激昂融入永恒的
不屈的血
下期预告:
有一种坚持叫工匠,有一种智慧叫工匠,有一种情怀叫工匠。那么,到底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否像网上某些人所言是只有外国工人才有的精神?我们中国人具有怎样的工匠精神?在今天,我们青少年学习工匠精神的意义何在?我们《雨露》杂志四月刊将专门围绕工匠精神的内涵推出了一期专题——《学习工匠精神,树立远大理想》,敬请期待。
《雨露》杂志五月征文公告
名著阅读分享
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雨果说,“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阅读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的经典名著,更是能给人的一生都带来深远的影响。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思考,我们《雨露》五月刊现在围绕“阅读经典名著,感悟美妙人生”的主题向广大同学征稿,欢迎来稿分享你的名著阅读体会,分享你的人生思考智慧。
撰稿:《雨露》杂志社
校对:王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