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而主题墙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在环境中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主题墙创设中的常见舞曲有哪些?什么样的主题墙才是幼儿真正需要并能促进其发展的呢?2020年5月9日晚,我园全体教师通过云直播平台,观看了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海英教授的专题讲座《从主题墙到儿童海报——儿童立场的班级环境创设》,让老师们从思想上重视了幼儿园主题墙的作用与意义,改变;改变了对主题墙创设的认识,形成了新的思路方法。
王海英教授重点围绕如何从传统的教师视野为主的主题墙转变为儿童立场的“儿童海报”,与大家做了深度的分享与交流。从幼儿园主题墙的突出问题、儿童视角的儿童海报、儿童海报推进中的常见问题几方面进行分享。其中主要讲述了教师在主题墙创作中可以利用儿童海报的形式进行高效创作,儿童海报的推进能够根据儿童的意识深入,着重体现在能将他们活动中常见的真实问题体现出来,包括意识层面、潜意识层面和无意识层面等方面。在主题前、主题中、主题后,儿童的问题是分层次的,儿童提出问题,从调查入手,进行行动、探索,最后自行创作将其表现在海报上,这一方面表达了儿童的权利,一方面也增加了儿童在课程活动中的参与度。然而主题墙的创作也不仅仅只需要儿童海报的展示,我们可以通过X张儿童海报,1张教师海报的形式也就是“X+1”来进行展示。
主题墙作为隐形课程之一,应时刻追随幼儿的发展,基于幼儿的经验、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目的,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成为创设的中心,适应幼儿的需求。为进一步加深学习的有效性,我园教师结合讲座撰写了观后感的撰写,并围绕讲座内容进行新一主题创设的思考,相信在思、行结合的基础上,老师们能更加关注环境的作用,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