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课题研究
混龄孩子的收获与成长
[ 发布时间 ] 2019年11月19日    [ 点击次数 ] 9967   浏览字号:

混龄是集合了小中大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从活动中我看到了孩子们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其中的亲自然系列活动,孩子们不分大小带着自己的小画板,背着自己的小水壶,开启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神秘之旅,对于每次活动的开展老师都有自己的预设,然而有时候预设既是摆设,因为孩子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即将接触到的或者是听到的、看到的也许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他们会通过视、听、嗅、触等多种感官来感知自然界的事物,这远远比在15-25分钟的课堂教室里的活动要精彩有趣多了。老师会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与聚焦点,根据孩子们的需要开展接下来的混龄小组、同龄小组、亦或是混龄大组活动。他们会用自己手中的画笔以自己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和认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不同的认识和看法,有着不同的记录符号,同时又能积极主动将发现告诉他人。

曾经有个小班年龄段的孩子在观察梧桐树时,曾画下了一幅涂了乱糟糟的黑色线状和块状的图画

image.png

一般大家都会认为是涂鸦前期,随便涂涂画画很正常,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然而在后面的聊天中,他告诉我原来画的是一棵生病的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的确看见一棵树干破损的大树,树干上面有一大长条的黑洞,黑洞里面还有不明深色液体流出来。

image.png

他的涂鸦代表的就是这棵大树,一个小年龄段的孩子就能将生病了的大树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还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完整表述出来,不得不说他涨姿势了。

这些活动的背后锻炼了孩子们的自立能力,培养孩子们初步的责任意识和独立性,提升了孩子们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能力,更加强了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与充分的机会和通道,让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还有一个小年龄段的孩子,在一次活动他在白色纸上画满了无数个小黑点,特别认真地在画,老师问他:“你这画的是什么呀?”他说:“是树叶。”老师很惊讶,接着又问:“哦,好多好多的树叶呀,是哪里的树叶呀?”他回答:“是远处的、地上的树叶。”接着顺手一指,他的前方就是一片落叶,他坐在路牙上面画落叶。老师忙说:“是落到地上的树叶对不对呀?”他说:“是的。”老师说:“哦是落叶。”他说:“对的,是落叶。”没有过一会儿,老师看完其它小朋友的作品记录后回过头又来到他身边,只见他原来满是点点的记录单上多出了弯弯曲曲的线条,老师又好奇地指着线条问:“这些又是什么呀?”他高高兴兴地说:“这些是小路。”他看着老师一脸懵懵懂懂的样子接着补充道:“就是我们刚刚走过的小路呀。”是的,我们刚才是带着小朋友穿过了前方铺满落叶的小树林。

image.png

这样一个小年龄段的孩子就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将自己刚才经历过的细节表现在纸上,表述给别人听。这样的思维方式不正是我们所倡导和保护的吗?这就是孩子最自然、最直接的认知和表达表现方式。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与他们表现自己的通道。

在玩沙水活动时,老师更多的是观察和引导者的角色,提供各种材料、工具、让孩子自由探索和发现。从刚开始的玩沙,初步体验沙、水的特性,到有深度的挖掘,实验,他们不满足于自由漫无目的地堆砌,摆弄,而是开始有目的、有计划、有合作交流式的探索,孩子们开始了自己有深度的学习。小中大分组挖渠,都说是自己小组挖的渠最长,怎么办?那就比一比。老师提供了大量的材料和工具,有纸杯、绳子、笔杆、积木等,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材料,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实验测量,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了数学的很多知识,如数、计数、测量、排列、对应、分类、集合与模式等,在玩耍中感知不同材料的特征,摆放材料时候需要做到头与尾的相接,一个接着一个等要求。最后到底哪条渠长呢?大家采用了不同的材料,发现是无法比较事物的长短的,而需要取同样的材料才有可比性,孩子们自己分析、总结、归纳。最后决定用一种材料进行排列比较,最终得出最长的渠道。

image.png

作为老师,只是抛出问题,不断引导,给与他们充分的肯定与支撑,相信孩子有自己的解决策略和方法,只要给他们提供一个机会,他们表现得就会很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

世界上本就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我们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和特点,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就像最近新上映的一部影片叫《银河补习班》,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尽的,不要以老师或者家长认定的所谓的标准答案来衡量一个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是ABCD,也要允许有EFG的途径,甚至鼓励孩子们能想到XYZ

《指南》理念强调:“人人在活动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得到发展”。 平等、宽松、愉悦的氛围能使幼儿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提高幼儿反应的敏感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他们好玩,喜欢外出大自然,闻花香听虫鸣,那么就让他们走出幼儿园,走进阳光下,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世界万物;他们乐于探索和发现,愿意摆弄,那么就让他们用双手实际操作去发现真理……满足他们的需要,尊重和相信孩子,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平台。寓教于乐,让孩子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丰富自己的知识,游历中锻炼自我,与同伴的交往互动中增强情感体验。

在当今社会竞争力如此强大和残酷的现实中,也许幼儿园阶段是孩子唯一一段可以肆意玩耍的时期,而我们的混龄孩子更是可以遵从孩子自己的兴趣寻找自己的乐趣,在自己的伊甸园式的世界里不断收获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