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信息科技教研活动
3月17日,以“面向儿童的编程启蒙教学实践与探索”为主题的江宁区幼儿园、小学信息科技联合教学研讨活动在南师附中江宁分校和江宁区禄口玉振路幼儿园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江宁区教学研究室主办,活动采用线上加线下的方式举行,我区部分幼儿园、小学老师参加了本次线下教研活动,300多位老师在线上进行了观摩。
我校的吴清玲老师执教一年级积木编程课《探秘博物馆》,本课使用Handy Block积木编程驱动程小奔机器人在地图上行走。小学生化身小导游、程序搭建师,通过两个小活动为程小奔规划路线,让它顺利到达目的地。在编程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程序思维。活动展示环节,学生操作熟练,课堂氛围活跃,活动达成率高。同学们还通过这节课了解到了一些博物馆的人工智能及数字技术,让学生学会发现身边的人工智能技术,并能够主动使用数字设备!
我校段婵媛老师执教二年级Scratch Jr编程课《我是小小驾驶员》,从学生乘坐校车这一生活情境入手,首先让学生体验校车驾驶程序,在体验的过程中让学生总结校车所具备的功能,围绕主题设计了三个活动,分别是校车会前进,校车会变道以及校车会停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搭建脚本,调试程序。在任务完成后,根据学生对安全驾驶知识的了解,先由小组讨论,再结合scratch Jr软件模块,让学生对程序设计再升级。最后段老师又以安全出行小视频作为结尾,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地了解了如何保护自身安全。
评课环节,上坊新城小学的吴晓霞老师对吴清玲老师的课进行了评课,她认为吴老师的课,上课讲授简明扼要,学生互动到位,形成课堂立体支架。从纵向上看,整个教案设计,逻辑思维的主线明确、任务典型新颖、情感拓展有机渗透。从横向上看,整节课设计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体验程小奔左右转。第二个活动是体验多种路线方案,增加了任务的多样性,任务平衡而又相互制约,层层递进。如果学生再尽量多地参与到学习设计当中,增加的路过点如果更加自由一点,既增加学习趣味,又实现分层学习。
月华路小学湖东路校区的张冰老师对段婵媛老师的课进行评课,首先,段老师设置了真实的教学情境,以校车的安全驾驶为例,带领学生探索使用程序模拟校车安全行驶的过程。既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又将安全驾驶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在讲解知识的同时,也达到了行为和思想上的升华。其次,段老师的教学设计极具逻辑性和思维性。以“游戏体验-游戏分析-功能实现-迭代优化”为明线,以“发现问题-描述算法-分析算法-解决问题”为暗线,让学生在完成“汽车会前进,汽车会变道,汽车会停止”的任务过程中习得技能,培养了计算思维,提升了核心素养。
活动最后,江宁区教研室王辉老师进行总结,她指出编程活动中的情境是多元的,情境的创设要回归儿童经验、要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一定要回到教育活动的目标当中来。同时她强调,编程不仅只是为了编程,编程活动中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包括数学思维(空间、方位、步数、指令、复述)、语言表述、同伴合作、社会交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计划(制作计划、验证计划、分享计划)等经验,这些编程中可挖掘的经验才是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最后也希望大家能够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实践当中,更有效地帮助幼儿经验提升。
本次教研活动是幼儿园与小学信息科技的一次联合教研活动,今后要加强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教研的联系,携手发展,共同提升。
此次活动由两个学校承办,增加了线上直播的难度,为了保障直播的顺利进行,活动前期两校老师不辞辛苦、积极调试,在此特别感谢我校余洪成老师的辛勤付出!
撰稿人:吴清玲
审核人:梅崇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