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张大丽老师作为第四期骨干班教师,在二(16)班开设一节道德与法治课堂展示课,课题:《学习有方法》。本次活动,参与听评课的老师不仅有本组老师,还有数学老师。
张老师的这节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方法、习惯等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和行为养成教育,其中的有“三趣”是本节课的亮点:游戏之趣、情感之趣、理性之趣。
1. 游戏之趣。张老师的这节课用了“魔方”游戏与“24点”游戏,带着学生去寻找方法,从中领悟到:没有什么“神童”或者“天才”,采取适当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2. 情感之趣。通过分析浩浩与轩轩两位同学的行为,思考:浩浩、轩轩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总结出:同样的一种学习方法,用好它就助我们一臂之力,用不好,就会影响我们的学习。能否学得好,细节见分晓。有方法很重要,用好方法,更重要,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理性之趣。学生通过分享“金点子”记录卡,从学习的角度反思自己的学习生活,及时发现不足,找出突破口,在交流经验的过程中能与同学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本节课以“趣”串连,渗透方法,浸润童心,积极地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怕困难、善于思考,在学习中能主动寻求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课后,听课的老师们也给出了中肯的建议,肯定了本节课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指导性。通过张老师的课堂教学与课后研讨,大家都收获颇丰,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增强了本学科的教学研讨的凝聚力。
撰稿人:孙倩
审稿人: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