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语文教研组第十六周教研活动报道
小学低年级的写话训练对于学生写作兴趣及表达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整个小学语文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自一年级下学期开始,看图写话就已初登语文舞台,既提高了前期“写句子”的学习层次,又承接了中高年段作文最初步的基础训练,是小学语文写话训练中的重要一环。
为了培养学生写话兴趣,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书写并记录自身的真实感受,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作为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基于此,5月25日下午我校小学低年级语文教研组徐晓妍、吴春梅两位老师在录播教室为低语全体语文教师展示了两节别开生面的写话课。
徐晓妍老师的课从引导学生看图出发,步步为营,先看事物再看动物,结合板书吸引学生注意力。接着看事物什么样?动物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把看到的进行想象加工,生动表达。学生可以想颜色,想形状,想动作,想故事,想语言,想象引导有步骤,有层次。为学生提供的支架以填空为主,易扶易放,设计贴个学生能力需求。
吴春梅老师的课一开始投石问路“为什么想养”,营造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氛围,但学生这一阶段的思维还是单向的、唯一的、片段的;如何进阶到“多想几条理由”,接下来老师抛砖引玉,给孩子们玩起了抽盲盒的游戏,打开盲盒映入眼帘的是两篇例文《我多想养一只绿皮鹦鹉》和《我多想养一只乌龟》,该支架可以撬动学生从单一走向多角度思维。整堂课从“自由说理由”到“整体说理由”再到“精心写理由”,步步进阶性,实现了学生素养的发展。
最后王丽云老师就如何指导好低年段孩子看图写话从看、想、说、写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性指导:
看图写话是用文字记录口头表达、作文的起步阶段,侧重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化。会看图是写好话的前提,要教会学生掌握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观图顺序,对图片内容形成准确的认识。然而图片是静止的,表现的内容具有跳跃性,图片内的各部分之间都有一些省略了的空白内容。教学中要恰当地利用这些空白处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而且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细腻地观察事物的习惯。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了充分的联想和想象后,如何能把图上的内容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呢?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但是,表达能力因人而异。表达能力好的学生当然能在老师引导下说出精彩的语句,但是老师也不能忽略了其他学生的表达需要,老师必须给学生充分表达的舞台。教师点评要着力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多鼓励,少否定,“你说的跟别人不一样,很特别!”“你用的词语真好!”“谁能比他说得更多?”低年级的学生在激励下能越说越多,越说越好。会说之后老师还得让学生学会写好话。特别在一年级的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一句话的写作训练,要求学生看图写好一句话。但这一句话必须是通顺的,完整的,能表达出图意的。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能写好一句话,能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写清楚,写完整就可以了,同时要要重视书写、用字用词、表达内容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在写好一句话的基础上,逐渐过度到写好一段话,这样学生就得心应手了。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孩子们习作素养的形成是从看图说话、写话训练起步的,启蒙教学抓好了,那孩子们就减少了致千里要走的弯路,离他们要到达的“目的地”就更近一步。本次主题教研活动,为低段写话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扎实推进我校习作教学的深入研究!
撰稿人:曹亚琴
审稿人:王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