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亮老师组内示范课新闻稿
2020年6月9日,小学体育组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张建亮老师精心准备了一节示范课,体育组全体老师积极参与了本次活动。
张建亮老师上课内容是水平二《巧借废旧内胎激活、锻炼肌肉》的一课,课堂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在热身活动中学生已经迅速熟悉并充分利用弹力带。本课的练习内容从身体的三个部位开始:上肢、下肢、躯干的力量练习,9个四人小组根据不同的练习单完成了本组的内容。在教师的带领下,每个小组自己创新练习方式,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展现。在学习和创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力量素质,还变得更加团结,思维方式也得到了打开。
张建亮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按照假期教学片断比赛设计的形式进行拓展,老师带着练习-----学生探究练习-----教师示范参照动作----学生展示并练习动作进行。
对课堂不足部分的思考:
准备活动部分:
1. 虽然学生2人每组自由跑,尽管学生的练习心率测试110--150之间,但要求没有完全落实,第一在半个足球场地,有跑出去,第二还是应该给学生规定跑法,2人每组如何拿内胎进行跑练习,否则显得太花太乱。课前还是要进行一些常规训练,训练精、气、神,提升学生动作专注力。
2. 热身(利用弹力带激活肌肉)内容单人练习过渡到双人练习,还是没有打开学生的思维,过渡太快,没有达到水到渠成的功效。
基本部分:
1. 对学生的认知(对运动的理解)不足,高估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编能力,平时进行此方面练习偏少,真正上课时学生无法达成期望,合作学习时学生无法迅速进入状态,运动还处于教师教学生学的状态,少教多学,引导力还不够,如果改成创编动作改为进行任务学习是否会好一些?课堂学生合作学习方面是否该少一些合作,多一些个人练习则流程更顺。
2. 任务单中学生填写内容太多,改成创编动作,教师过去拍照,学生能起个名字就可以。小凳子提醒学生坐下写,而不是蹲下或趴下。
3. 体育课到底如何做,教给学生准确的运动技能还是带着学生进行练习方法探究,课堂意图如何符合课标要求又能贴近学生实际,在理念转化教学实践方面还有一定的距离。
体育课堂的探究,一直在路上,期待自己进一步成长!追寻教育的地平线。
杨芝欣课后点评:
《巧借废旧内胎激活、锻炼肌肉》点评
1. 教学片断设计理念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贴近学生实际。
本节课以“少教多学、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精讲多练”为理念,内容从引导学生打开思维开发此器材的相应功能,组成三个问题串形成教学链逐步递增练习难度。学练评中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都在实践中得到诠释。
2. 教学方法设计注重体智融通,相互促进提升。
教学变枯燥的技能练习为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思维碰撞、尝试实践、体验反思为一体,通过“动手、动脑、运动”融合教学,达到“激趣 促智 健体”的多重功效。
3. 教学道具设计新颖有趣味,根据能力选择不同难度的器材组合
废旧自行车内胎进行安全处理,改成适合学生运动的有趣体育器材,锻炼肌肉群。
重难点突破上巧妙利用内外胎作为辅助器材;巧妙对教学进行分层----不同难度的内外胎组成适合不同学生难度的技能练习,形成各取所取、各展所能的教学氛围;巧妙做到器材一材多用,一用到底。
4. 教学内容设计活而不僵,关注课堂教师预设和师生生成
课前教师将各环节练习都进行了预设,又关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成,减弱教师的思维定式,教学内容活而不僵。关注预设,又留有生成的空间,破旧立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