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语文教研组
立足学生学情 探索优学途径
[ 发布时间 ] 2019年05月10日    [ 点击次数 ] 32177
浏览字号:

                                                                                ——记语文组专家工作室第三次活动
  暮春时节,春意盎然,微风和煦,5月8日下午,我们又迎来了专家工作室的导师——特级教师倪鸣老师来我校指导,本次专家工作室语文教学研究的主题是“探索优学的路径之中年级散文教学研究”。唐朝晖老师为我们示范执教了一节统编版第一单元的散文《走月亮》。
  在上课之前,张建忠主任就安排了六位老师分别对两位学习能力较强的A类学生,两位学习能力中等的B类学生,以及两位学习能力欠佳的C类学生上课的情况进行观察。观察的老师坐在待观察的同学身旁,分别从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进行观察,时不时地记录下孩子们的上课情况。同时全校的语文老师们共同参与到唐老师的课堂。多功能厅里一片寂静,只听的到朗朗的读书声、月光流淌的声音,老师们凝神谛听,认真记下笔记。
示范观摩课结束之后,专家工作室的二十多位老师坐下来,共同以唐老师的这一节课为支点,研究中年级散文教学的一些方法、策略。首先,唐老师介绍了自己的磨课经历,从教学目标、教学的各个环节,分别说了自己有哪些大的变动,为什么要进行这些变动。在交流过程中,倪鸣老师为我们指出,我们的教学目标依据应该是基于单元教学目标、基于课后练习、还有基于文本特征进行目标设定,同时,倪老师也提出,在教学目标表述时,一定要以学生角度来表述。
  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六位观察的老师,非常认真的把他们所观察到的孩子的表情、精神以及课堂上表现、做的笔记一一转述,从而让我们推断出老师的教学环节设定,以及教学要求的表述是否合理,这样的讨论方法新颖、有效,充分的站在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同时让我们对优学课堂也有了新的认识。每个人对优学课堂的定义是不一样的,但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一步一步验证我们心目中对优学课堂的定义是否正确,是否需要调整。三节课时间转瞬即逝,在这个温暖的下午,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节课,一种方法,还有更多的是对优学课堂的反思与推敲。

                                                                                                                                          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