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组集体备课
《清明上河图》是反映北宋社会生活及绘画艺术水平,融线描、水墨、淡彩于一炉的代表性的国画名作。四年级学生对古代城乡生活比较陌生但充满好奇。本课教学中通过观察、对比、交流,寻找学生的兴趣点结合长卷风俗画的的特点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评述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欣赏、讨论,初步了 解中国古代城市的生活面貌。了解长卷的欣赏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描述作品的场景内容,表达感受。通过对比欣赏,理解风俗画通过表现矛盾的冲突来丰富画面的节奏感。
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中国古代风俗画的内容与特点,链接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国画及社会生活的热爱之情。
(1)清明上河图是北宋(960-1234)相当流行的题材,其中以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最为有名,他以清明时节作为引子,展开对汴京的精描细绘,是写实风俗画的杰作。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
(2)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藉以参加商贸活动。全图大致分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几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此画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错落有致,同时又具有情趣。
(3)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十分细致入微的生活观察,刻划每一位人物、道具。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一笔不苟。车马船只面面俱到,谨小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势。比如船只上的物件、钉铆方式,甚至结绳系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叹为观止。
(4)让学生以欣赏为主,教师为引领从构图上进行赏析;并尝试用绘画接龙方式绘制长卷作业。
这次美术教研活动是一次宝贵的展示、交流和学习的良好机会,让与会美术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开学后教研和学习的努力方向,可谓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