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部新闻
学部新闻
学做智慧家长 培养幸福孩子
[ 发布时间 ] 2020年12月04日    [ 点击次数 ] 18097
浏览字号:

——小学举行家长多场学校讲座

为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给每一个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小学部一直积极办好家长学校,引导家长“学做智慧家长,培养幸福孩子”。

                    三年级家长讲座

11月18日下午,学校邀请到了一直从事家庭教育和学习方法研究,具有丰富经验和独特理念的家庭教育讲师——屈素丽老师为我校三年级家长了一场题为《读懂孩子 做好自己》的家庭教育讲座,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的智慧。

讲座中,屈老师引用了大量的教育案例,深入浅出地为面临过渡期孩子困惑中的家长介绍了小学三年级孩子的特点,指导家长通过“了解孩子、引导状态、树立自信、培养习惯、注重环境”等途径让孩子做那个能够自我成长的人。”讲座中,家长们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同时对屈老师精彩的讲座报以热烈的掌声。

讲座结束,小学部何明涛校长进行了总结和拓展。家长们纷纷表示听了今天的讲座受益匪浅,回去后一定按照专家的指导,改变教育方式,助力学校教育,与老师们一起成就孩子美好的未来。

                    二年级家长讲座

11月24日下午,小学部二年级家长讲座在报告厅热烈开讲主讲人是来自南京市芳草园小学的郭文红老师。郭老师是南京市斯霞奖获得者,曾获得“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首届德育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曾荣登《班主任》杂志封面,还是教育部班主任国培班授课教师、国家教育行政院远程网络班主任培训讲师。

讲座伊始,郭老师就聚焦当下教育的失败案例,引发大家思考——我们的教育怎么了?针对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郭老师深入浅出地通过一个个案例、一张张照片,和家长们分享了她对低年级教育的观察和思考。

郭老师指出,在家庭教育环境方面,父母要注重身教,引导孩子把相互理解和彼此关爱当作最基本的原则去执行,要努力为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在家庭教育理念方面,父母应该达成一定的教育共识,只有父母双方在子女面前表现出一致性,孩子才能有所遵循,并在学习中养成习惯。

在家庭教育能力培养方面,郭老师提出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思考、表达、阅读和思考五种能力,可以通过让孩子接触更多的大自然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让他们有更多思考的机会,尽量探讨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亲子共读来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扩大眼界让孩子有更多思考的机会等方法来逐步实现。

家校互动方面,郭老师提出家长要与老师坦诚相待,相互交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保持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四年级家长讲座

11月29日下午,阴雨散去,阳光和煦。学校的报告厅也济济一堂,四年级家长聆听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华师大心理咨询中心特聘督导、上海市心理协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默老师为大家做的《远离焦虑做淡定的父母》家庭教育讲座。

陈默老师围绕“焦虑的妈妈”这个话题,从“目前家庭教育普遍焦虑、妈妈焦虑症状、妈妈焦虑的原因分析、妈妈焦虑对孩子的影响、妈妈该如何进行自我调整”这五个方面进行解读。陈老师用典型案例告诫“越位”的妈妈:好妈妈跟学历、社会地位没有关系,好妈妈是张开翅膀呵护孩子的老母鸡,好妈妈一定“心神安宁”,明确自己的角色功能,注重自我成长,做温和而坚定的陪伴者,给孩子成长源源不断的力量。

家长听后感:

感恩有你,让我成为一名“家长学生”!

----《新时期怎样做智慧父母》听课后学习日记

周二在出差,没有能够参加家长会。周末出差回来,程王诺同学说爸爸支持了家长会,周日有一个家长学习讲座,机会就给我了。于是我在这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来到了我们南师附中江宁分校的学术报告厅,以一个“家长学生”的身份来学习,如何“让爱更有智慧”,如何做“新时期这样做智慧父母”?

这次的课程内容是《新时期这样做智慧父母》,小学部何明涛副校长亲自主持人,介绍了今天讲座的背景,以及授课大咖陈默教授。陈默教授是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特聘咨询师,我原先只在线上听过陈教授的分享,今天能够近距离的来学习,内心万分激动。

认真听陈默教授的课,是很有“笑点”的!因为陈授课不是简单的理论分享,她会用肢体动作(如打电话)、会用言语和表情,去演示大量的生活案例;而这些案例,像看一部一部电影电视剧里最精彩的片段,让我们在笑过之后,还会深思。这些场景里有我们日常生活中家庭中,你、我、他的身影、声音、表演。这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家长各个角度的生活。

这次学习,首先让我们了解当前社会,做父母的现状:家庭普遍焦虑,妈妈尤其焦虑,不输起跑线的观念根植在每个家长的脑子里,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生存焦虑投身在我们每个家长身上的原因。分享中,陈默教授重点抓住了“妈妈”我们这个在家庭、尤其在孩子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换的主角进行问题的展开,她讲到“妈妈的焦虑症状、妈妈对孩子的影响、妈妈焦虑的影响”。我一边听,一边记录,一边在对比讲课中的案例“妈妈”,一边在思考,我自身的问题以及我作为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我有没有像陈默教授说的某某妈妈那样做?我有时候为孩子感到焦虑是不是也有沉默老师说的原因?我有没有过高的要求了孩子?无形中给了孩子太大的压力?

深入其境,我悄悄在心里说:原来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至少焦虑的心情是那么的一样。所幸陈默老师话锋一转,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妈妈如何自我调整?

我眼睛一亮,一一比对,发现我还是“有可救药”的!

第一,育儿基本观念,我貌似还算正确。第二,母亲的角色功能,私下问过先生和儿子,基本也算“功能完善”。第三、自我成长;发现每年至少会读100本书的我,虽然不够聪明,从各类书籍中获取的知识不见得都能为我所用,但是至少没有远离时代,没有跟不上社会和家庭发展的节奏。第四、给孩子提供能量。这一点我认真思考,虽然我不能像很多家长那样能自身就是老师,给孩子指导检查作业,但是我还是从日程生活中、从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给他提供一些经验和建议,以及孩子比较喜欢的事项,如创客机器人和画画,我都有给他争取及创造一定的学习机会。

我记得一句关于孩子教育的话:“让花成花,让树成树”,但是作为家长的我却不知道我这孩子他是“花”还是“树”?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其实内心恐慌,小心翼翼担心把“花”当“树”栽了,也担心把“树”弄错,当成一盆花,结果种家里阳台上了。做孩子的不容易,其实做家长的也真心不容易。所以,陈默老师说的对,自我成长!要成为跟得上时代的父母,我们就要不断的学习,给自己提供能量,才能给孩子提供能量和机会。

所以,今天有这样的学习机会,首先要感恩的是儿子的任务下达,其次是先生的谦让;自然还有我们四十六班老师和南师附中分校这么好的平台!这真的是孩子成长到10岁,我第一次通过校方平台机会来学习“家庭教育”,既往我也参与过一些公益活动,在街道社区的“家长学校”或“父母课堂”,还有商家培训机构请来的专家给父母们讲家庭教育,但是那种氛围和学校组织,还是格外感觉不同。我很高兴,因为我们孩子所在的学校是这样的包容和开放,这样的创新和务实。在教学中,愿意将“家庭教育”和“家长学习”也带入其中,让我们这些没有教学专业背景、又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好家长的人看到了希望。我想这种讲座和课程真的应该多开一开,家长们学习成长提高了,孩子的成长和提高也会是必不可少的。

课听完了,在孩子的听后感写作要求之余,我决定要表一下态。作为一个不是万能的母亲,我想和程王诺我唯一的孩子说:妈妈虽然不是万能的,虽然经常飞来飞去都是忙自己的事,但是我承诺,以下几点我会做到:

1、妈妈答应你的事情一定会做到!如果不能做到,是能力问题,妈妈一定全力以赴提升能力去做到;如果是客观原因问题,一定提前和你协商,一起分析做不到的原因,然后一起商量决议,做好合理的应对方案。

2、一定尽可能的抽出时间陪伴,和以前一样,每年制定一到两次城市旅行计划,带你去你想去的城市去感受去体验。(今年疫情欠下的,承诺不过期,次数不作废)

3、面对问题,一定尊重及优先你提的解决方案,相信并坚定支持!

4、制定平等友好契约,相互帮助一起成长!妈妈答应你的事做到,但是你答应妈妈的事情也要尽可能做到,如果感觉到力量有限,可能做不到,也一定要提前协商,我们一起想办法。

感恩有你,让我成为一名“家长学生”!感恩程王诺,我唯一的、最亲爱的孩子,因为你有我的人生更加精彩!感恩四十六班陈老师、张老师等全体老师,在孩子在笨拙时能给予鼓励,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给予批评,在孩子受伤的时候给予关照!感恩四十六班所有“家长同学们”,为了孩子们的未来,我们有缘,也十分坚定的来到这个班级,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2020年11月29日星期日

四(16)班程王诺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