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寄予厚望。
为此,高中部特推出“青年说”这一栏目,以期从“青年之声”中汲取“青春之力”。
本期“青年说”栏目让我们听听2024届张旭学长分享他的成长故事。

张旭,南师附中江宁分校2024届毕业生,现被南京大学录取。2024届高三(6)班地理课代表,校菁英班成员,初高中均就读于南师附中江宁分校。生活中,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上,他持续努力、成绩优异;活动中,他积极参与、绽放光彩。校内成绩名列前茅,校外在竞赛上也有所成就;他乐观活泼、乐于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他兴趣广泛,参加校足球杯、篮球班赛等活动。未来,他定向心中理想不断前进。

高中阶段主要荣誉:
数学竞赛省二国三
中学生英语能力测评大赛省一
多次获校三好学生、菁英奖等荣誉

但问耕耘 莫问收获
高考结束的假期,打开微信朋友圈、qq动态,充满了大家“去哪儿玩”的动态,真正用脚步丈量着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也是高三的我憧憬着的假期的模样。当这一切变为现实,该是多么幸福美好啊!可是,晚上当我闭上眼睛,高中时的一幅幅画面如此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从下午走到半夜的31公里步行活动,充满激情与活力的运动会,足球篮球班赛上所有人为了班级荣誉奋不顾身的身影,是学农时篝火晚会的繁星点点,是那一张张做不完的试卷,那一只只用完的笔,也是同学的一张张笑脸,老师那永远讲不完的课,那些回味起来总是笑个不停的故事……

为什么我们会一直回想高中的生活?或许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三年,或许那是蕴含青春回忆的三年,是奋力拼搏的的三年。
讲了这么多关于高中的美好回忆,肯定有许多人感到疑惑:高中生活应该更多是压力和紧张。但于我而言,即使是高三的生活也可以是丰富而充实的,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高三。
高三刚开始的时候我感觉也是比较迷茫的,对高三没有什么感觉,没有所谓的紧迫感。那段时间自己的状态跟高一高二时差不多,每天都感觉自己很努力,但其实效率很低。就那样度过了一个月迎来了零模,当然成绩也不是很理想。看着那不满意的成绩和市排名,我似乎才感受到一些高三的紧迫感。进入高三阶段的我又遇到新的问题:擅长的科目发挥不出水平,存在问题的科目坑越挖越大,我也逐渐陷入了内耗之中。当然还要特别感谢我们班的老师们,其实我不太爱问问题,但是他们经常能主动找我分析问题并总能给我很多指导和帮助,也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这些都让我可以更有针对性和信心去迎接每天的挑战。我也逐渐尝试调整自己,改变分在每门科目上的时间。对自己的弱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比如,数理化的选择题经常出错就去专门练习,去努力背语文英语的作文素材,去多理解积累地理答题思路……在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和我自己的持续努力下,我的成绩稳步向前。在老师们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学校、年级组和班级不失时机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我们逐渐放松了心态,锻炼了能力,更坚定了信心,以更加良好的状态迎接足够精彩但却与众不同的每一天。

临近高考,我内心的紧张情绪越发显著,时常睡不好觉,但后来我发现在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投入学习时,会暂时忘掉心中的那些恐慌,也会逐渐将恐慌转化为对未来的期待。高考时走进那庄严肃穆的考场难免会产生一些不一样的情绪,比如紧张、兴奋等,这些都再正常不过了,但当你真正拿到那张卷子时,请记住“专注于眼前”,你的眼里便只有试卷上的题和你手中握着的笔,愿你们在最后一场考试结束后都有一种利刃入鞘时的自信,愿你妙笔生花书写锦绣前程。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不管遇到什么难题,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心态:静下心来,放掉心中所有杂念,不去过分关注最后的结果而是更多的去关注努力的过程。高考后,不要过度放纵,注意备考那些综评强基考试,这些也是帮助你进入理想学校的途径。时刻准备好自己,机遇将会不期而遇。
如今,我即将迈入大学的校门,各种各样的挑战也会迎面而来,但我会继续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信条,坚持努力、迎难而上,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后,你要相信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所有努力都定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