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寄予厚望。
为此,高中部特推出“青年说”这一栏目,以期从“青年之声”中汲取“青春之力”。
本期“青年说”栏目让我们听听2024届封明泽学长分享他的成长故事。

封明泽,2024届高三(2)班学员。小学、初中、高中均就读于南师附中江宁分校,现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高中时以数学特长生身份考入分校。他待人随和、恬淡不争,同时成绩优秀、全面发展。运动场上能看见他风驰电掣的身姿,教室里能看见他和同学激情讨论的身影。多次获得校运会奖牌,在篮球和足球班赛上担任主力。他参加学科竞赛,物理、数学、化学等均获得不错成绩。他喜爱艺术,能弹能唱,积极参与文艺事务。在分校基地班的三年里,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多彩的青春。
高中阶段主要荣誉:
南京市三好学生,三年校三好学生
校长奖学金二、三等奖,树人奖学金
“泛珠三角”物理竞赛二等奖
全国高中生物理联赛省一国二
全国高中生数学联赛省二国三
全国高中生化学联赛省二
校运会跳高银牌、铜牌
校长杯篮球联赛最佳运动员
多次获得菁英奖、超越奖、单科奖

轨道与旷野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时间的流逝如同翻飞的画卷,但每一帧都是无法抹去的印记。

回顾在分校的12年时光,分校仿佛伴我走过整个童年和青春,吉印大道1999号也成为了镌刻在我灵魂深处的印记。分校的多元包容的特质和多姿多彩的活动塑造了我的品格和特长,使我在学习之余不忘寻求自身的爱好,给了我难以忘怀的校园生活: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各式各类的活动在丰富我们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还寓教于乐,培养了我们的综合素质。

分校的老师十分认真负责,指导我不断战胜自身的软弱,成就更好的自己。同学们积极进取,把握住点滴可利用的时间,思维随处发生。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分校形成了昂扬向上的学习氛围,屡创佳绩。
高中三年,是收获满满的三年。高一的九门学科让我见识到学习的广度;高二的竞赛学习带我领略钻研的深度;高三一年的复习给予我充实旧知的温度。高二参加中科大少年班考试失利,教会我如何从挫折中重新爬起。这三年带给我心性上的磨砺,无疑将助力我走向更好的未来。
那刷不完的试卷、做不完的功课,或者是操场上的风驰电掣、皎月下的秉烛夜游……此时此刻都为灿烂的青春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突然发现高中三年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高考,不过是漫漫人生中的一个小插曲,真正重要的我们的经历和成长。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你们在学习之余不要忘记了用心感受身边的一切:朋友的朝夕相处、校园内绿意葱茏的梧桐、水景桥边惬意的时光……
努力、同伴、经历、成长、梦想……
高中的三年亦如马拉松般,不会因为你过程中偶尔的失利而落后,相反,若不保持良好的状态,很可能在最后的关头败下阵来。

很喜欢一个网络热门词:“松弛感”。有人说,所谓的松弛不过是无所事事、漫不经心的借口。可视野的限制和孤注一掷的偏执必将导致过度的偏激和心态的失衡。带上那份漫步旷野的自由和松弛,我们才能探索到一个更为饱和、丰满的人生。
以松弛的心态去面对挑战,坦然面对结果,做到“想开,看开,放开”,是我在高考中最大的收获,就如作家李筱懿所说:“承认已失去,接纳得不到,放弃无用功,也是生活的必修课。”
在电影《普罗米修斯》中,机器人费法对主角说:“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我们也不妨大胆一点,去加入旷野的怀抱,虽然不知道前方有多少未知和挑战,但这就是我们可以掌握的人生,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