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中心
学习交流
明学思之理,求治学之法
[ 发布时间 ] 2023年05月26日    [ 点击次数 ] 15756    [ 浏览字号 ]

明学思之理,求治学之法

                         ——记第四期骨干班培训收获与感悟

首先感谢学校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及对教育实践的些许困惑,我们于3月17日—3月19日赴南师大进行为期三天的高质量研修培训,此次南师行是一次聆听教育声音,感受教育脉搏的契机。虽然学习的时间不长,但三天来高强度的头脑风暴,多视角的学习如喷涌的清泉给予我心灵上的震撼。初春时节,在这座富有“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美誉的南师大随园校区里,欣赏着飞檐峭壁黛瓦白墙的经典宫廷建筑;呼吸着珍稀古木藤蔓氤氲的温润清新;聆听着潺潺流水荷香盈动的万籁之音,能在这天然淡雅的美景和浓郁高雅的氛围中学习是多么愉悦呀!

此次培训,学校特别邀请了南师大几位名教授来为我们学员做了几场精彩的讲座。他们的见解深入浅出,思路敏捷,思维清晰,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感触颇多,下面将自己的点滴感受总结如下:

从杨跃教授的《为未来而教:新时代教师专业实践的挑战与形象再塑》这场讲座中,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教学是一项道德事业,"教书"责任上的”双重转化"是以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教授知识,而"育人"则是使命上的"双重创造",即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造美好未来的新人。教学的本质是"真善美"的体现,而“真善美"的本质是求真、向善、臻美。教育是一项充满激情的事业,教师的专业技能、知识储备以及个性特质,都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发展的基础,在新的课程体系中,教师的形象更加重要。作为教师,我们要有敬业乐业及奉献的精神。课堂上举手投足都应该体现出教师的风范。我们对待每一个孩子都应充满爱心和耐心,充满亲情和热情,处事为人上,体现诚信谦和的品格、高雅知礼的气质。从表面上看,这是对教师职业特点的一种表白,细细研究起来,却包涵着另外一番深层的含义: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增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适应教学中时刻变化的新情况,才能照亮学生成长之路中的每一个标志,才能做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而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这是促进自身素质提高的核心因素,只有经过反思,我们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向自己的课堂实践学习,在修正和反思中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向同行和书本学习,在借鉴和内化中不断提高的过程。很显然,学习和反思是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关键。老师应该用科学的角度来检验、总结、评估并处理他们的教学经验,并结合最新的教育理论,深入探讨如何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如何将知识、技巧、方式、情绪、态度、价值观结合起来,使得他们的教育活动更加有效,并且更好地指导他们的职业生涯。通过不断的努力,"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们从一名普通的教师转变到了"学习型"的老师,他们不仅仅只有传授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有能力去探索、实践、创新,他们不断地改进"旧我"的教育思想,不断地提升自身,实现了一种全新的、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

除了杨跃教授的这场讲座我颇有感触外,最令我深受启发的是邱丽教授的《学生管理心理学策略》这场讲座。她从利用教师的影响力、利用激励理论引导学生及如何实施学生管理的心理策略三个方面阐述。举了很多教育实例,引发我反思了这些年的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作为一名老师,我非常清楚地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取得优秀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摒弃"惟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而采取一种更加公正、公平的方式,在老师和学生之间营造一种相互尊重、信赖和了解的环境。改变这种情况,让老师摆脱传统的权威思想,让学生拥抱自由,让他们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老师就可以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场所,多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花心思,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参与其中,并且可以充分体验到互相信任、互相鼓励、互相支持的教育气息。回顾这十余年的班主任工作生涯,我也遇到过几位特殊的学生。而现在班里的一个孩子是这十余年来教过的最特殊的学生,他是一名心理有问题的阿斯伯格症儿童,母亲也是孤独症患者,这个孩子我是从一年级带上来的,我在其身上花费了很多精力,可谓是身心俱疲。但本着对教育的热情和对学生的责任心,我一直尽我所能地在转变这个孩子。两年来,得到了家长和孩子的肯定和喜爱,是我非常引以为傲的一件事。在教育的过程中,我特别懂得尊重学生,也因此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喜爱。尽管学生未成年,但他们也应该像成人一样需要被人尊重,被人理解。当我们教育学生时,"赢了"学生应该得到充分的关注,而"赢得"学生则需要得到更多的尊重和关怀。"赢得"学生则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鼓励,以便让他们能够放下心防,真正地改变自己。大人时常会利用控制和惩罚的方式来让孩子们失去自主权,这种失败往往会引发孩子们的反抗和不听话,从而影响他们的发展。"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话引发我们的深思,真正的教育应该以多种标准来衡量学生,以此来赢得家长的信任。通过提供更多的标准和评估,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接受他们的差异,并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我们应该真诚地关注每一位学生,耐心地指导他们,发掘他们的潜能,并用善意的语言赞扬他们的优秀,让他们感到快乐。

杨霞教授的《创新学习环境中的教育教学》深入探讨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背景,并且强调,课堂不仅仅只是一个传统的学习场所,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充满互动的、充满挑战的、充满机遇的、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通过参加这次讲座,我认识到了班级文化的重要性。这使得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这些班级成员,并且认真地参与其中。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尽量避免干涉,如果必须干涉,应该大胆地去干,而如果无能为力,则应该尽量提供支持。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一种方式,即通过鼓励和赞扬每一位成员,使大家都能够真正地参与进去。"硬文化"和"软文化"都属于"显性文化",它们都涉及到一种能够直观感受到的环境文化,比如:在课堂内部悬挂的格言警句、设计出各种不同的桌面、凳子、图案,还有用于展现学生创意的墙面。每学期初始,我都会带领孩子们一起布置教室,树立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我会在教室的前面布置一块“笑脸墙”,让孩子们每天来到教室第一眼就能看见自己灿烂的笑容,从而开启一天快乐的学习之旅。当他们疲倦时,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都会引导他们看一看自己刚入学时拍的“笑脸照”,鼓励他们坚强面对学习及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我还在班级后面的“荣誉角”展板上展示学生们的个人荣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我会告诉他们班集体的每一次荣誉都离不开你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久而久之,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越来越强,班级凝聚力也越来越强,每一学年的“先进班集体”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而是这个集体中每位成员努力的成果。

经过三天的培训学习,让我深刻领悟到,只有通过深入的探究、慎重的思考、细致的分析、清晰的辨别和坚定的行动,才能获得更多的成长。每一位教授的传授都让我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再次感谢附中分校这个大平台,能给我这次自我提升的机会。尽管这次培训的时间并不长,但我仍然认真对待,并且感觉非常充实,不仅收获很多,还开阔了眼界,思考问题也能站在更高的高度上。我决心将所学的知识和思想应用到教学工作中去,以便将它们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小学部 王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