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低数组名师工作室活动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知识,在整个计算单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基于单元整体教学,一方面,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加、减法可以由此类推;另一方面在学习乘、除法时,也少不了100以内加、减法的配合。它的重要地位就要求这一课的教学必须要围绕算理、算法的探索展开。
2024年3月25日,小学部苑丽丽老师执教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时《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如何能让低年级的学生明确算理,是苑老师在备课时的重点思考。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以及班级内的学生差异后,苑老师为学生准备了三种引导性的操作以及一种开放性的操作。所有同学都可以借助小棒、计数器、数位表的直观操作,从具体到抽象,体会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强化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的计算方法。既解决了“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又能帮助学生在离开学具支撑后的抽象思维有了稳固的基础,还架起算理和算法之间的桥梁,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认识,实现了算法有意义的自主建构。学生依托算理,突出对比,进而在形成计算技能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随后专家张素英老师、教研组长成源老师及数学组内各位老师齐聚一堂对苑丽丽老师的这堂课进行研讨,老师们各抒己见。新课标强调要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因此,苑老师在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时,重点让学生联系之前的学习经验,从多样的直观中对比、分析探究算法,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迁移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学生明确45+30的算理后,有学生提出了“相同计数单位可以直接加”这一观点后,苑老师选择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45+3的计算方法。45+3 与 45+30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如果能从合作交流、分析比较中找到45+3的计算方法,那这节课对他们来说一定是有重要意义的,会对以后的计算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学生站在之前学习45+30的经验基础上,很快就提出了“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的计算方法,并用操作来辅证自己的观点。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算法已经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两种算式的算法相辅相成、相互成就,在回顾与比较中,更让算法的呈现水到渠成。
学生也能清晰的感觉到自己在这节课的思维成长,获得学数学、用数学的成就感,也为后续的计算学习提供了丰满的情绪价值和动力。
撰稿人:苑丽丽
审核人: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