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频道
朱国军名师工作室
以“数”启思,笃学敏行
[ 发布时间 ] 2024年05月07日    [ 点击次数 ] 6175
浏览字号:

——江宁区朱国军名师工作室活动

暮春初夏,最美人间五月天。2024年5月6日,朱国军名师工作室成员齐聚一堂,以教促研共成长。

本次活动分别由清水亭学校的吴彤老师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的高兰兰老师展示两节精彩课例。

第一节是由吴彤老师执教的三年级《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吴老师以互动调查的方式引入自然数和整数,接着出示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的小数,学生的过程中小数有了初步认识。学生“用分米测量绿、黄纸条长度”等学习活动中得出结论。接着,吴老师设置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和找一找,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丰富了外延。

第二节是高兰兰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高老师以一道算式引入,让学生复习回顾同分母分数想加减的算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揭示算理,也就是:相同分数单位个数的累加。在接下来的探究新知环节,高老师先让学生尝试用不同方法计算,在算法交流后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大部分同学都能想到通分?三种计算方法什么相同之处?学生理解了通分的目的就是把两个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使得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接下来让学生由此形成的经验作迁移应用,独立计算两道异分母分数减法,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对于算理的理解更加深入。

接下来工作室成员围绕这两节课进行了互动交流。南师附中江宁分校的成源老师评价吴彤老师教学语言精炼,教学经验丰富,师生互动轻松、自然。特别是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有效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实现了对于小数意义的有效建构通过观察,找到分数和小数联系,提高了学生的迁移、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真正起到了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作用。

鲍庆贺老师围绕第二节课谈了自己的学习感受。他认为这节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减法一致性。高老师组织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等活动独立计算两个异分母分数加法,学生们想到了可以折一折、通分和把分数转化为小数再计算等不同算法,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迁移。鲍老师认为处理优化算法和迁移应用等环节时高老师注意对学生有一些学习上的要求,如简化通分过程、最后结果约分。鲍老师建议在分数转化成小数时可以多讲一些,如小数点对齐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可以高效地打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秣陵小学的方亮秀老师也谈一些自己的想法。方老师认为第一节课中10等分的过程应让学生充分的感受,第二节课有三个比较关联让她印象很深刻,这三个比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计数单位要相同,同时这也是本节课所要探究的核心问题。方老师同时也认为优化算法时机有些过早,学生缺少了一些过程性的体验。

最后由南师附中江宁分校小学部朱国军校长对本次活动作总结谈话。朱校肯定了两位老师的优秀表现,表扬吴彤老师基本功扎实,体现在引导学生对于小数的理解时注重数形结合,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也便于对小数的进一步抽象,同时也提出自己的思考:抽象的形式是否有更合适的表征朱校也指数学教师的语言需更精炼一些,课堂有留白。对于第二节课,朱校认为高兰兰老师能引导学生明确算法,明晰算理,层次分明,体现在:让学生从尝试中明确算理,还原孩子的思路;始终抓住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累加或减少一数学本质;注重算法多样性和优化;对比交流中,使学生打通旧知与新知的联系,注重知识的结构化。朱校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可以适时追问为什么不同的分数单位不能直接累加?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高兰兰老师上课

吴彤老师上课

鲍庆贺老师评课

成源老师评课

邵楠老师评课

方亮秀老师评课.jpg

方亮秀老师评课

朱国军校长指导

名师工作室成员及数学组教师参加活动.jpg

名师工作室成员及数学组教师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