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青年教师发展第三次活动纪实
为深化习作教学研究,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本学期第九周开始,我校语文学科青年教师发展班以三年级上册的习作教学单元为研究内容,开展磨课、上课、评课活动,通过团队协作与深度研讨,有效探索了习作教学的有效路径。
此次活动中,郭梦蝶老师执教《搭船的鸟》,王罗娜老师执教《金色的草地》,作为精读课文,巧妙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观察方法;任姝童老师则承接前两课的观察方法,执教《习作:我眼中的缤纷世界》,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三节课例环环相扣,完整呈现了“从读到写,以读促写”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其他老师则分为三个磨课团队,全程参与研究,为课堂的精彩呈现提供了坚实的集体智慧。另外,非磨课团队成员,还在磨课过程中从教学目标、单元整体和思维化教学三个角度进行了比较观察,并提交了观察报告。此举,进一步提升了研讨的质量。
2025年10月30日,发展班全体12位成员在308专家工作室齐聚一堂,开展深度评课活动。在张媛媛老师的主持下,研讨会围绕教学实践中的磨课与上课经验展开了热烈讨论。评课活动伊始,郭梦蝶、王罗娜老师分享了从磨课到最终展示的历程:从初次教学时的课堂调整,到立足单元整体设计、聚焦习作难点,再到借助圈画、迁移学法等策略引导学生观察,两位老师在反复打磨中细化教学环节、明确目标方向。任姝童老师提到习作框架搭建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需从难点出发“让小朋友一点一点生长”。三组磨课团队也补充强调,两次磨课到最后呈现的过程中,课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三位老师把握住了阅读单元与习作单元的目标差异,教学目标更精准。
最后,张建忠校长的点评成为本次活动的核心亮点。他从多维度肯定了磨课团队的成果。一是,关注文体,目标精准。习作目标清晰可落地,关注文体特点,精准锚定“出发点和归宿”,明确习作单元与阅读单元的目标差异,强调“目标定位是第一位”。二是,板块融合,拾级而上。教学中整合单元板块,帮助学生循序渐进掌握观察方法。三是,观察仿写,训练到位。细节指导到位,观察仿写训练在合理叠加中变得厚实,结合语境的写字指导一环多效。四是,选好素材,提升质效。三节课视频图片素材的选取,都体现了教学的扎实性。五是,思维认知,自然开拓。此次研究,既有单篇教学的清晰思维呈现,也有单元整体教学的严密衔接,前者是后者的教学起点,也为后者奠定基础,整个一个单元的教学,形成了结构化的“知识树”,师生的思维和认知都得到了自然开拓。同时,张校长也提出优化建议:老师们在习作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观察的科学指导,仔细斟酌一些环节的合理调整,还应该尝试在课堂中合理运用人工智能工具辅助教学,提升质效。
本次评课活动以磨课为纽带,既沉淀了青年教师们关于习作的教学经验,也明确了习作研究课的后续优化方向。
撰稿人:周细
审核人:张建忠 张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