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语文教研组
青年教师同竞技,磨砺课堂促成长
[ 发布时间 ] 2023年12月08日    [ 点击次数 ] 6581
浏览字号:

——语文组青年教师赛课

 

为转变教学观念,落实新课堂评价标准,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语文教研组本着“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原则,从开学第一周到第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了组内教学大比拼的活动推选出九位优秀的青年教师参加赛课,探索基于“少教多学、共生课堂”和跨学科融合教学的“高效”课堂新样态

赛前,张建忠主任主持了语文组赛课的相关会议,解读了青年教师赛课的具体方案以及相关要求。九位教师根据抽签的课题进行了近一周的精心准备和教学打磨,并于11月30日齐聚录播教室,精彩展示了他们的教学思考。

低语组四位老师分别选择一年级课文《影子》和二年级课文《刘胡兰》两篇课文进行同课异构。在教学《刘胡兰》这一课时,周细老师在导入环节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由学生胸前的红领巾导入,很快将学生带入情境中去。而姚丹老师则以识字与写字为支撑,为后面的表达交流提供了语言素材。在阅读与鉴赏中,引导学生通过表格提取文本的显性信息,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在积累中搭建情节支架。表达与交流中,让学生在讲述故事的真实运用中,进一步又巩固了识字与写字的收获,促进了阅读与鉴赏的深化。在教学《影子》这篇课文时,郭梦蝶和武昀两位老师在教学中,都能紧扣住两条主线去进行教学,一是让学生学会辨认前、后、左、右四个方位;二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影子像一条小黑狗,影子是小朋友们的好朋友。通过让学生结合生活中与小狗相处的感受,去体会影子也像小狗一样跟着人们。通过交流平时和好朋友会做些什么事,去体会影子也是我们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两节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脉络很清晰。

中语组四位老师同课异构,每一堂课都体现了老师们对《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课的独到理解和教学智慧。王罗娜老师一上来就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题板书十分亮眼,那跳动着音符的五线谱,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随后的课堂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关键处视频的调动,结合生活经验的联想,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听课老师听得入情入境。闻佩瑾老师将陶笛表演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读写结合。孙倩老师充分发掘文字的魅力,词语的分类中读出声音的层次,随文识字中紧扣关键词感悟声音的美妙,例如“拂”和“激”字的随文解读,感受声音的美妙在于多变和丰富。许玲玉老师让感性的文章有了一丝理性的色彩,充分挖掘文本中的科学元素,品析文字背后的内涵。高年级邹玉婷老师创设了一个旅行攻略的大任务情境,在整体感知中安排了旅游的行程,在品读析句中感悟到了大榕树动态和静态的美。为了更直观地感受榕树的大,师生合作了一幅榕树图,直观地感知了榕树枝繁叶茂,根直插地面的壮观景象。

青年教师的赛课活动为全体教师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群体研讨的平台。赛后,评委对每一节课进行了点评和研讨:九位老师的课堂,有突破,也有遗憾。跨学科融合的意义在哪里?文本的解读是否符合学情?创设的情境是否适切?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追问。教学手段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如果没有对学情的充分了解,没有对课后习题的深度思考,没有对教学目标的明确把握,“教学的艺术”只能浮于形式。

通过赛课活动,我们对跨学科融合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接下来我们要继续沉淀自己的教学素养,修炼自己的“内功”,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践行新课堂评价标准,努力把真正的课堂还给学生,在适切处搭建情境支架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撰稿人:唐朝辉  王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