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午,中高数学组全体老师聚集在多功能厅,进行了本周的数学教研活动。
高华老师执教《小数的意义》,高老师创设量婴儿身高的情境,引导孩子们在这个情境中真实的感受小数产生的“前世今生”。当学生发现测量结果不能用整米数表示的时候,启发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即缩小计量单位,将1米平均分成10份,用一位小数来表示田田的身高。在这里复习三年级的旧知,也为引出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埋下伏笔。整个教学过程,高老师紧扣小数本质,深挖数学思想,在“生活中发现小数现象”、“量身高形成小数表象”、“运用模型实现小数抽象”这三个层面逐层抽象,展开教学。
一、“妙”量身高,形成小数表象。
测量身高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在环环相扣的认知冲突中完整地参与到小数从
一位发展到两位、从两位发展到三位甚至到多位的演变过程中,使学生在不断细分的过程中不仅理解小数的意义,更体会到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同时初步理解小数位数增加后所度量的数据趋向精确。
二、“活”用模型,抽象小数意义。
首先从正方体模型入手,找到了抽象的入口,再承接正方体并转向数轴模型,将正方体中的0.1、0.01、0.001映射到数轴上,找到0~1之间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在数数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并进一步抽象小数的意义。最后,充分运用数轴模型,在直观形体的依托下,通过想象找到四位小数、五位小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想象3.141、3.1415、3.14159、……、3.141592653、……的位置,感受小数的稠密性,从而深度抽象小数的意义,并渗透数学的极限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