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年级教研组举办课堂教学创新分享会
2025年11月3日上午,小学数学低年级教研组在组内开展思维共生课堂分享会。活动由学校骨干班成员帅立新、苑丽丽、彭怡、李春伟四位教师围绕思维共生课堂培养主题进行专题分享,教研组全体教师参与研讨,共同探索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革新路径。
帅立新老师以《思维共生走进我们的课堂,让数学课活起来》为主题,提出"思维双向流动"教学思考。小学数学课堂的“思维共生”,核心是让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相互碰撞、补充、启发,最终形成“1+1>2”的集体思维成长——不是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而是每个人带着自己的思考参与互动,在交流中完善认知、拓展思路,让思维从“个体孤立”走向“群体共长”。 学生敢想、敢说,思维被尊重,被完善。教师从“讲授者”变为“引导者+倾听者”。课堂的形态上,从“标准答案”到“多元思路”,从“个体学习”到“群体共长”。
苑丽丽老师聚焦"思维共生模式的教学反思与启示",一堂课上完,总有值得研究的闪光点,我们要善于捕捉这些“点”,课后认真反思,细细品味、揣摩。尤其是他人的课,及时将其与自己的思想碰撞,学习其教与学的方法和技巧,适时在自己的课堂去实践印证,从而使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更准确,让学生个性发展得到更大彰显。
彭怡老师分享的"想法交换课堂"模式强调我们教的不仅是数学,更是思考的方式。当我们在课堂上鼓励孩子说出“我是这样想的”,我们就在播种一种勇气;当孩子们愿意倾听“别人是怎么想的”,我们就在培育一种尊重;当不同的想法在教室里交织、共鸣,我们就在构建一种思维的共生体。让我们不再只做知识的搬运工,而成为思维的园丁——松土、浇水、等待花开,静听思维拔节的声音。因为,最好的数学课,不是老师讲得多精彩,而是孩子们的想法,在彼此照亮。
李春伟老师从提问设计角度切入,深化提问与技术的融合,借助互动白板、学习分析系统,实时捕捉学生提问与回答数据,精准设计个性化问题链,让提问更贴合每个学生的思维节奏。构建反思共同体,以年级组为单位建立 “思维・共生” 课例库,定期开展 “提问设计 - 课堂实践 - 反思改进” 的循环研讨,让反思从个体行为变为团队共识。聚焦思维本质的共生,在鼓励多元表达的同时,通过深度追问引导学生触及数学本质,避免 “形式热闹而思维肤浅” 的误区,让每个思维碰撞都能指向核心素养的培育。深耕 “思维・共生” 课堂,没有固定的模板,只有持续的探索。当提问真正成为思维的 “催化剂”,反思真正成为实践的 “校准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必将绽放出更多思维的火花,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共生中实现思维的成长与飞跃。
四位老师分享结束后,教研组组长陈老师总结指出:"思维共生课堂打破了'教师讲清楚'的传统目标,转向'学生想明白'的核心追求"。 此次组内分享会形成多项共识:低年级数学教学应减少机械训练,增加思维碰撞机会;评价方式需从"答案正确"转向"过程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