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建
家长学校
《父母情绪管理与亲子沟通》讲座助力亲子关系和谐发展
[ 发布时间 ] 2025年04月08日    [ 点击次数 ] 297
浏览字号:


——南京东南实验学校小学部主题讲座侧记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父母如何管理自身情绪,避免因冲动言语伤害孩子?如何建立更有效的亲子沟通方式?3 月 26 日晚,为帮助家长构建更和谐的亲子关系,南京东南实验学校小学部特邀教育部国培专家组成员、南京市心理学科带头人吴蓉老师在多功能厅举办了一场《父母的情绪管理与亲子沟通》的主题讲座,小学部何明涛校长、潘虹主任、心理专职教师吴齐共同聆听了本次讲座,与众多家长一起探讨亲子沟通中的情绪管理问题,现场气氛热烈。

活动伊始,何校长介绍了小学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情况,她强调情绪管理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指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情绪控制和沟通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希望家长通过学习能够探索情绪调节的智慧,解锁有效沟通的密码,让爱在平和对话中自然流淌。

吴蓉老师的讲座首先通过三个问题引入父母与孩子沟通时的情绪问题,多名家长坦言在跟孩子的沟通过程中,面对孩子的顶嘴、作业拖拉或成绩不理想时,总会忍不住发脾气。一名家长反馈自己跟孩子的沟通只能维持 2 分钟的平静,后面自己要离开孩子的房间冷静;另一名家长则表示看到孩子磨磨蹭蹭地不完成作业,自己感到非常的焦虑。吴老师首先肯定了家长的自我觉察,认为能够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是第一步,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是改变的开始。

针对家长的困扰,吴老师指出:面对孩子的种种状态,作为家长应该先观察,观察孩子的状况是什么;再跟孩子讨论此状况,并根据孩子的年龄给予相应的帮助,比如孩子如果是低年段的,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搭建解决问题的框架,制定相应的计划并实施。吴老师强调,面对孩子的情绪,家长是孩子的情绪容器,需要在精神和情绪上涵容孩子的情绪,即使孩子的情绪是负面的,作为家长也能够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

最后,吴老师指出,亲子冲突往往源于“情绪先行”,而有效的沟通需要“先冷静,再对话”。学会管理情绪,作为家长需要了解情绪,明白情绪没有好坏之分;觉察情绪,学会给自己的情绪命名;调节情绪,不是改变情绪,而是调节情绪的强度及回应方式。

讲座的最后,吴老师邀请了几位家长提问,针对性地帮助家长解决困扰。一名一年级的家长提问:“孩子的专注力差,我每次需要不断提高音量来提醒孩子,我该怎么办?”吴老师指出,当家长不断地用提高音量提醒孩子时,这背后反映了家长对于孩子的不信任,“我不相信你能做到”,针对此,吴老师给出了三个建议:保持觉察,看到自己的情绪;慢慢应对自我的焦虑,调整自我的情绪;不要对自己太严苛,没必要做一个 100 分妈妈。

另一名五年级孩子的家长表示:“自己家孩子学习特别好,学习效率也很高,但现在孩子不怎么愿意跟我们交流了,也不愿玩,我特别担心孩子的心理状况。”面对这样孩子的家长,吴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孩子自己肯定认为有比玩更重要的东西,所以孩子才不爱玩,这样优秀的孩子背后总有一个“害怕失败”的担心,因为失败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疼痛的,所以需要家长慢慢地渗透给孩子“你很优秀,但无需证明”的观念,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肯定和欣赏孩子的优秀。

 

亲子关系的改善,往往始于父母的自我觉察与改变。本次活动不仅为家长提供了情绪管理技巧,更提醒大家:教育的本质是爱与引导,而非控制与指责。讲座之后,不少家长认真做了笔记并分享了自己本次讲座的收获,纷纷表示要将所学运用到日常与孩子的相处中,为构建更和谐的亲子关系而努力。

撰稿:吴

校对:何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