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园地
学子风采
青年说丨孙哲闻:千帆过尽自从容
[ 发布时间 ] 2024年12月02日    [ 点击次数 ] 2101
浏览字号: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寄予厚望。

为此,高中部特推出“青年说”这一栏目,以期从“青年之声”中汲取“青春之力”。

本期“青年说”栏目让我们听听2024届学姐孙哲闻同学给我们分享的成长故事。

1_副本.jpg

孙哲闻,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2024届毕业生,现就读于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高中阶段曾担任团支书,积极参与学校与课外活动,坚信“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2_副本.png

高中阶段主要荣誉:

1.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省一等奖

2.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测评省一等奖

3.全国中学生物理奥赛南京市一等奖

4.泛珠三角物理奥赛三等奖

5.多次获得“三好学生”、“菁英奖”等荣誉

大学阶段主要荣誉:

1.担任班级班长

2.担任学院组织部干事

3-1_副本.jpg


千帆过尽自从容

现在回想起我的高中生活,之前的难熬渐渐都被时间磨平,只觉得有太多原本美好的事情被当时的我忽略了。
  老师、家长、同学……甚至是我们自己,都会在有意无意间赋予“高考”二字更加沉重的意义。如果我的文章有幸被高中,甚至初中的小同学读到了,请试想一下,高考在你心中,是不是不止于一场考试?它还牵挂着12年的寒窗苦读、一朝鲤鱼跃龙门的期待,甚至于后半辈子的幸福?
  如果你没有这么想,那很好;但当年我是这么想的。
  有人说:十七岁是觉得天下我独大的年纪。而初中的经历让我直接选择将学习成绩作为我与其他人比拼的量度。其实原因并不是什么懂事啊、成熟啊(坦白说,高中生很难拥有对自己未来的全盘掌握;如果有,那也只是在大数据搜索和肤浅认知中为自己画下的精致图纸,一接触到现实可能就粉身碎骨),只是因为我用学习来比较,仅此而已。
  换句话说,我是把成绩这一单方面的比较机制内化于心了。
  而现在的我才意识到,这样的考量,让我自己的人生境界变得多么狭窄,又让我的高中生活少了多少应有的乐趣。

4_副本.jpg

除了以放松为目的的运动会、音乐节、实践活动,高中平日里的生活也不只是刷卷与熬夜。现在回想起来:第一个跑去食堂,看着偌大的三层食堂尽供自己选择的欢畅;和同学们的嬉笑怒骂,总能得到意料之外的惊喜;成绩起起伏伏,老师的语重心长之后,总有对你日常生活的关心……当你把试卷看作常态,一切原本微小的细节,都透着清新的自由气息。
  12年多学习生涯,不止是我,也让我身边的很多人都陷入了单向比拼的怪圈。而我希望,每个能读到我这篇文章的学弟学妹们,能重新审视一下自己,跳出怪圈,为高考祛魅。
  或许你会说,只有经历过才会懂得,我们现在如何也明白不了。但是我想说,观念是可以超前的,就像马克思主义在共产主义社会之前出现一样。
  首先,考试中的至少一半因素是我们自己无法控制的,高考更是如此。自己擅长的点与考试内容的不对应、不听话的心态、同场考试的人的小坏习惯……这些我们无法选择,只能接受。很有可能,你学得很不错,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考得很不理想。

  所以,一场考试反映不了我们的真实水平,只能说越适合自己的卷子,成绩越能逼近真实水平。
  而高考前期大量模拟其实是在寻求一个虚拟的稳定值。众所周知,大量实验的频率会趋向概率,而那概率就是我们的真实水平。
  所以你的每次努力,都是在提升概率,努力给频率更高的机会——却不是一定的。
  其次,失败并不意味着失去所有。一次考试的失利,或许会让父母恨铁不成钢地说你、会让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诫你……
  ——但却不会让你在乎的人停止爱你。
  高考前我曾犯了不小的错,被家长发现,上报到了班主任那里。
  但是,意料之中的严厉批评却没有到来,班主任周霞老师用她一如既往的温柔语气,细细地告诉我这件事的利与弊。她给我讲了很多她见过的案例,然后让我自己作出选择。

5_副本.jpg

   直到现在,我都很感激她给了我自己选择的机会。在她的循循善诱之中,我也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她曾对我说:“你值得更好的未来。”当时的我处于成绩低谷期与自我怀疑中,她的肯定让我又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我很庆幸,在遇到挫折的时候,遇到了这样好的老师和同学们。
       

6_副本.jpg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害怕失败呢:我们还有爱我们的父母、老师、同学;我们还可以手拉着手,在十几岁的年纪横冲直撞、高歌猛进,带着清澈的爱,继续前进。
   高中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和广袤的人生比起来,不算什么。

7_副本.jpg

分校教给我,要在看似平淡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美好。而我将带着欣赏生活的眼光,继续去人生的下一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