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寄予厚望。
为此,高中部特推出“青年说”这一栏目,以期从“青年之声”中汲取“青春之力”。
本期“青年说”栏目让我们听听2024届学长迟书翰同学给我们分享他的成长故事。
迟书翰,南师附中江宁分校2024届毕业生,现就读于中南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高中期间他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的集体活动。在学习上,他始终坚持追寻知识的本源,学业成绩保持在年级前列,多次获得“菁英奖”称号。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曾获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省二等奖、国家三等奖,全国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省二等奖。希望他未来能够在大学中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
高中阶段主要荣誉:
1.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省二等奖、国家三等奖
2.全国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省二等奖
3.多次获得“菁英奖”
4.多次获得“三好学生”等奖项
青衿之志 履践致远
高考两个月后,我又回到了熟悉的校园,那个我曾奋斗六年的校园。之前上学的时候总想着尽快离开校园,如今毕业了,回想起高中生活的点点滴滴,突然心里充满了不舍与留念。
在高中,我们不断经历磨炼,在班级的集体生活中一点点成长。军训与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之间增进了感情,也逐渐懂得互相包容,以集体利益为重。元旦晚会、合唱比赛、话剧表演、足球篮球班赛、运动会、成人仪式……一次次的活动使我们慢慢了解如何筹划、开展,也让我们的组织能力得到提升、思维更加开阔……
想到高中,就不得不提到高考。在高考的压力面前,学习已然成为校园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回看高中三年,我的学业并不顺利。高一时各科学习还算正常,并在高一下学期顺利通过了数学奥赛校内选拔。这一下子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斗志,为了能在数竞中拿到好的奖项,我牺牲了大量的课内时间,导致了各个学科出现了很大的漏洞,最终数竞没有获得理想的名次,课内成绩也一落千丈。之后我虽然曾尝试弥补,但总是收效甚微,反而使漏洞越来越大。到了高三,时间所剩无几。我下定决心,对于理科增多了训练量,训练自己的速度,对于弱势的英语和语文也加大时间投入。最终,我在高考中取得了还不错的成绩。如果要我给学弟学妹们什么建议的话,我有两点体会:一是应该坚持以课内学业为重,学有余力才可以投入竞赛;二是对于学业内容要能从本质上理解知识的价值和意义,题目不能眼高手低,一定要动手多做,保证自己的熟练度。
关于未来,我想学习到更多知识,从事我喜欢的工作。我想更深层次地学习物理,从而探寻世界的本源;我想将计算机的软硬件以及全部原理学得透彻,接触神秘的虚拟世界;我想研究人工智能,走在当下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我想理解人类的身心,在自然与社会方面加深对于人类的认知……或许这些想法有些不太实际,但我会朝着我的目标努力。
我想对母校说:我很幸运,能够选择南师附中江宁分校。这里,有安静温馨的学习环境,有和谐共进的同学朋友,有爱生乐业的领导老师,尤其学校“诚朴雄伟”的深厚文化底蕴时时滋养着我,让我能在逆境中奋发,在顺境中自持。三年来,我成长了许多,从一个稚嫩青涩的少年,变成了成熟些许的青年。感谢老师对我的耐心教导、同学对我的友善陪伴、后勤人员的默默付出,感谢身边的一桌一椅、一草一木,感谢分校对我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