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寄予厚望。
为此,高中部特推出“青年说”这一栏目,以期从“青年之声”中汲取“青春之力”。
本期“青年说”栏目让我们听听2024届学姐毛一凡同学给我们分享她的成长故事。
毛一凡,南师附中江宁分校高中部2024届、初中部2021届毕业生,现就读于东南大学经济学类专业。为人随和幽默,情绪稳定,热爱生活,兴趣广泛。“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是高中语文课本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明确目标,脚踏实地,专注自我,波澜不惊,享受生活——这是我所崇敬的,也是对自己的期待。
高中阶段主要荣誉:
1.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测评2023年全国三等奖,江苏省一等奖;2022年江苏省一等奖
2.2023年全国数学高中联赛江苏省二等奖
3.多次获“菁英奖”“三好学生”等表彰
4.南师附中江宁分校高中部“感谢有你”2022年度提名人物
感悟·成长
在南师附中江宁分校的学习生活,是一段难忘的旅程。
军训,31公里,学农;成人仪式,百日誓师,毕业典礼;红色歌曲表演,诗词展演;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熬过的夜,写不完的作业,上课打瞌睡被点的窘迫……临考前的复杂情绪……一幕幕如电影般,能随时在我脑海中放映。在分校,我经历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
关于选择。人一生会面临许多选择,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大到选科,填报志愿,小到晚自习的时间分配,甚至吃什么,都需要我们做出选择。我认为选择的核心是两个词:遵循内心和义无反顾。我算是个有些小叛逆的人,有时会作出一些“小众”的选择。人生不像数学题,没有标准答案,在充分冷静思考的前提下,写下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即可,不必随波逐流,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做出选择后不要轻易怀疑自己,不要轻易美化未选择的路。我很喜欢高三年级胡家友主任的一句话“犯错是年轻人的权利”,就算真的真的选错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谁又能永远正确?敢于选择,并且使人生又多了一段经历,已经胜过很多人了。
关于坚持。行百里者半九十,在高中这场马拉松中亦然。尤其是最后几十天,被一轮轮模考反复锤炼,在“大步流星”的复习进度下“连滚带爬”,在高强度的复习计划下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和对高考步步紧逼的复杂情绪之中,有那么几个瞬间我极力想逃离这一切。“高考前一天晚上我们依然要上晚自习,要听听力……直到进考场的那一刻,你都要和你的老师同学在一起静下心来复习”分校向我灌输的坚持的教育使我受益匪浅,大受震撼。“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并不拥挤,因为能坚持下来的人不多。”
关于心态。老师总说,高考考到最后考的不是知识,而是心态。基础年级主要是劳逸结合,例如我爱好摄影,常在烦躁时拍拍分校的晚霞、花花草草,偶尔也会利用晚自习课间慢跑以自我调解。至于最后的冲刺阶段,生物老师的一个观点令我印象深刻,当你面对高考,能真的觉得大不了考零分时,你就能考好。我高三下学期成绩持续走下坡路,校模也不尽人意,离高考还有十几天,基本处于“碎了”的状态,想了最坏的可能,把期待值降到最低,平静地过完了最后十几天。那十几天简单来说就是该干嘛干嘛,正常上课吃饭写作业,体育课照常运动,晚上回家路上照常听自己喜欢的歌,最后一个周末跟往常一样,适当娱乐,睡个懒觉。我还记得高考前一个晚上我躺在床上想着,明天再难也不过24小时,不过是人生3万天中的一天罢了。总之,要给予自己生理和心理上的暗示,摒除杂念,泰然处之。
在分校的时光里,我的学识得以丰富,意志得以磨炼,个性得以塑造。这里有优美的校园环境,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多彩的活动和宽严相济的全面素质教育教学模式,更有切实为学生着想、教学有方的老师和优秀友好的同学……
分校的旅程带给我的必将化作不竭的精神引领,指引我接下来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