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
科学防控 健康入春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在我们迎接美好春天的同时,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也开始活跃起来,因此,在我们享受美好春光的同时,更要提防各种春季易发传染病侵袭我们的身体健康。让我们共同学习传染病防控知识,科学防范,一起守护健康。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季节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
主要症状:
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重症病例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预防措施:
1.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必要时进行消毒。
2.使用流水勤洗手。
3.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4.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5.接种疫苗,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原名诺瓦克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体,人群普遍易感。
传播途径:
1.饮食接触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2.和病例同处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吸入被污染的气溶胶(粪便或呕吐物应急处置不当产生的气溶胶);
3.触摸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后未洗净双手接触食品入口;
4.接触过诺如病毒感染者。
主要症状:
儿童感染诺如病毒后症状以呕吐为主,可能伴有腹泻、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症状,有的儿童甚至只有呕吐症状;成人以腹泻为主,其次为呕吐等症状。临床医生多诊断为急性胃肠炎或胃肠型感冒。诺如病毒感染后的潜伏期较短,常为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
预防措施:
1.保持双手卫生。
2.注意饮食饮水卫生。
3.病例应尽量居家隔离,避免传染他人。
4.做好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
5.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 飞沫经呼吸道传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用具传播,如玩具、文具、门把手等。该病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但多见于儿童,极易在学校内引起聚集发病。
主要症状:
感染水痘病毒后,早期可出现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咽痛等前驱症状。皮疹首先出现在头部和躯干,逐渐波及四肢,初为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并发展为疱疹。疱疹后1-2天,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周围皮肤红晕消失,再经数日痂皮脱落。同一部位常可见斑丘疹、水疱、结痂同时存在。如不出现并发症,可在2周左右自愈。青少年和成人患水痘后出现重症水痘和并发症的风险高于儿童。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2.既往未患过水痘、未曾接种过疫苗的青少年和成人,如面临水痘病毒感染风险,也建议接种水痘疫苗;
3.发现自己或孩子出现发烧、出疹等不适症状时,应考虑去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就诊时请佩戴口罩。如确诊为水痘,应居家隔离治疗,防止传染他人;
4.隔离期直至水痘疱疹全部结痂为止。
结核
结核病过去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也可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
传播途径:
活动期的排菌(也就是痰涂片阳性或者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接触,但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主要症状:
结核病多为缓慢起病,长期伴有疲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有月经紊乱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有高热、畏寒、胸痛、呼吸困难、全身衰竭等表现。肺结核病人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带血丝。结核杆菌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可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消瘦、腹泻与便秘交替等症状。
预防措施:
1.发现可疑症状及早就医。
2.注意加强营养和保证休息。
3.注意居住地的通风和环境卫生。
4.回避患者大声咳嗽或说话,不要随地吐痰。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俗称“猴儿包”,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疼痛为临床特征,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
主要症状:
该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常见,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且能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
预防措施:
1.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手段;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室内多通风;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疲劳;
3.避免与流腮病人接触;避免在流腮流行期间去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流腮病人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给他人。
给家长们的建议
1.疫苗接种: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容易造成传染性疾病传播,如果有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建议通过接种疫苗增强孩子自身的免疫力。
2.科学穿衣:春季气温变化较大,应根据天气变化和个人体质情况,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
3.勤清洁 :督促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常清节。倡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平衡营养:为了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合理、均衡的营养很重要,家长要有意识地丰富孩子的饮食,增加优质蛋白、多摄取水果蔬菜,食物做到粗细搭配,避免高脂肪和油炸食物,同时督促孩子多饮水,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
5.适当锻炼、保证睡眠: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维护机体正常抗病能力的有效措施。
6.科学预防: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每日至少开窗通风3次,每次30分钟。在疾病高发期可以进行预防性消毒。
7.勤观察:孩子身体不适,出现高热、呕吐、腹泻、皮疹等传染病可疑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避免带病上课。
给老师们的建议
1.加强监测。每日落实学生晨、午检制度,调查了解学生缺勤原因(疾病或症状信息),如患传染性疾病,需隔离期满才能上学。
2.主动报备。一旦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及时报备,及早离校居家休息或治疗,切勿带病上课。
3.加强卫生管理。保持教学区域、公共生活区域等场所日常通风换气和清洁消毒。
4.加强健康教育。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和传染病防控知识宣讲培训,提升学生防病意识、自我防护能力和健康素养。
春季传染性疾病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
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病毒的流行和传播。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让我们一起共同携手,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编撰:董银梅
校对:王俊华
审核:纪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