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中心
学习交流
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期骨干班华师大学习有感
[ 发布时间 ] 2019年11月14日    [ 点击次数 ] 32229    [ 浏览字号 ]

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期骨干班华师大学习有感

吴寿根

在培训的第一天,我们有幸怜听了华东师范大学张万朋教授的《新时代教师工作的创造性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换个视角看教育》报告。这场报告让我对教学有效性有了新的认识。学习回来之后,当我再次面对张教授的那些新的思想、新的名词,我觉得我们以前对教学的有效性理解还是有些偏差的。现结合张教授报告谈谈自己的理解,有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首先,张教授谈到提升学校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路径一:教学成本控制。这是我们教师没有接触过的领域。张教授指出:教学成本,是指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及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所消耗掉的全部实有资源的总和,即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总和。教学成本控制的核心思想就是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减轻师生负担,提升学校资源利用率。

反观我们的教学,许多的老师因为心中没有成本意识,总是认为通过加班加点,争抢学生时间来获得学生的成绩的增长。按照张教授的理论,这其实是非常低效的。这样的行为,不但不能给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也损害了师生的身心健康,不可为。

另外,在课堂教学方面,有效教学也不是花最少的时间,讲最多的内容。而是通过教学活动,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懂的少到懂的多,从不喜欢到喜欢这门课程,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这样的教学就是有效的。

奥苏贝尔曾经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因此进行教学。”

我认为这就是有效教学的本源,是控制教学成本的根本所在。

然后,张教授又讲述了学校教学成本控制的基本思路(树立三种意识和素养)

1、机会成本管理的意识与素养;

2、时间管理的意识与素养;

3、人际沟通管理意识与素养(情绪管理)

在这里,我非常认同张教授第3条:人际沟通管理意识与素养(情绪管理)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因为我认为任何的教学行为都是人与人的交流,不是人与物的关系。在人与人的交流过程中,人际沟通管理(情绪管理)非常重要。试想,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畅,师生之间的沟通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就不可能有较好的教学成本控制。学生信其师,亲其道。学生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所以我们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与学生多交流,让学生能亲近、信任你。这样你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有高效的教学效果。

张教授不但从理论与我们分享了有效教学的核心思想,还利用大量的实例说明我们要了解教学成本控制、在教学过程中多思考如何减少成本的付出,同时还要扩大收益,这是我们教师以后工作要追求的方向。

另外,张教授还提出了提升学校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路径二:教学收益评估。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维度进行评估。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品行的塑造;教师:专业的成长、绩效的提升、职业的成就;学校:和谐的发展、质量的保障、特色的形成、形象的树立。

学校教学收益评估的核心思想就是树立正确的收益观,在付出同样代价的同时寻求更高的教学收益。

从学生层面来说,有效的学就是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后劲。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他的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否有所得,体现在教师在课前是否能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否在备课的环节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课堂教学设计是否真正让学生有收获。这里就要强调提高备课的有效性。备课时教师要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备教材要吃透教材,备学生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从教师层面来讲,有效的教就是要深入浅出,能带得动学生往前走,也能让学生回头看到走过的路。

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尽管科学家和教师都掌握学科知识,但二者的学科知识是不一样的,教师必须把学科知识心理学化,以便让学生能够理解.”这就是教师的二度创造。

我们现在的教学过程中还有较大的偏差的。就拿我任教的数学学科举例,以前的数学学习,学生要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多,面广量大。学生学习确实有些困难,但由于知识成系统,学生只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面,就能触类旁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感觉到能和学生一起深入浅出,对于数学的问题能举一反三。学生的学习还是有所得的。

但现在的教学,就象教一个个的片断,知识不连贯,不成体系。学生学习有困难,教师不敢带领学生去研究数学,只是学习一些浅显的、零散的知识。一遇到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就束手无策,造成学业质量的下降。我们教师必须要重视这个问题,要对知识二度创造。要让学生学的清楚,学的顺畅,学有所得。

当然我们在教学中,还是要通过设计问题、设计活动,让学生学有乐,积极参与,积极思考。也要让学生展示个性发展,让学生学有后劲,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我们也要做理性的思考:

1、学习方式是中性的,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它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

2、不应把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机械地看作三种独立的学习方式,而应将它们理解为所有学习方式都应具备的三个维度.

3、当前在强调探究性学习的同时,要着力改善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积极探索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机融合。

教师在学习方式指导上要做到: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若由人以渔.要懂得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在体验中学习。

另外还有一点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要警惕差生边缘化。因为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的课堂少了教师的直接传授,多了学生的自主生成。但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有部分学生还是不能达到自主生成。在新课程的课堂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动较多, 但参与教学活动的总是少部分个性张扬、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 许多中下学生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学生被边缘化似乎越来越严重。

那么怎样克服差生边缘化呢?我认为有两点需要注意:

1、改变教学理念——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学生的差异是一种教学资源”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必须要面对。同一个班级中40多个学生,总有接受能力强的,也肯定会有接受能力弱的。这些学生只是在接受能力上有差异,只要在其他方面进行弥补,同样也能把学习搞好的。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重视这个差异,并把它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推动学生学业的发展。

那么如何做呢?我认为有以下这几点供大家参考:

1、教师支持(善于倾听,学会等待)

2、自我激励(积极评价,增强自信)

3、同伴互助(平等对话,合作交流)

4、任务特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5、课堂结构(弹性多元,宽松和谐)

我们在课堂上要学会等待,慢一点没有关系,让学生把思维打开。慢慢地去体会。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平等对话。课堂再宽松一些,弹性一些,结构可以多变,根据需要,设计一些能激发兴趣的情景。让学生得到肯定,增强自信。我想差生的边缘化就是得到很好的解决。

从学校层面来说,反映学校教学中成本与收益之间关系的方法:第一步将收益减去成本,得出“纯收益”指标。第二步将收益除以成本,得出每一单位成本的收益比率;第三步再将成本除以收益,得出每一单位收益的成本比率;通过这样的测算,我们能有效地对教学行为进行评估,以期能不断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当然,学校也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改变:一是采用新的教学技术;二是提高学习标准;三是革新教材;四是更有效地选择教师等等。这些变革比延长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和缩小班级规模要高效得多,更具有性价比。

总之,听了张教授的报告,让我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为我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要努力地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我的课堂教学中,实现成本控制,不但让我自己教的轻松,学生也学的轻松。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后劲。真正实现张校长提出的“少教多学、精讲精练”,对照学校的“精讲六要点”实现课堂的轻负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