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新闻聚焦
进工厂看校服诞生 拜大师学陶艺制作——2021年高二年级社会实践系列报道之四
[ 发布时间 ] 2021-06-08 00:00:00    [ 点击次数 ] 17485
浏览字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平时穿在身上的校服舒适合身,简洁大方。但是校服是怎样诞生的?体现了怎样的设计理念和文化特色呢?带着这样的疑问,6月7日上午,一到四班同学乘车来到江苏派逊服饰有限公司——校服诞生的地方。参观中,大家了解到,派逊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专业的态度、专业的设计、专业的设备、专业的工艺”为学生制造合适、青春、时尚、大气的校服。烘托出特有的校园文化氛围,使之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看自身的校服,其设计无处不体现出“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无处不显现出“诚朴雄伟”的校风。参观车间,看到了工人们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场景。纺纱搓线,缝衣钉扣,每一步操作都体现出工人们的娴熟技艺;刺绣扎染,裁剪缝纫,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漫步在派逊服饰有限公司,亲眼看见一件件校服的诞生,大家对校服所蕴含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认知。当同学们亲手将班服图案印下,那朴素的衣料从此便仿佛有了灵魂。穿上这件班服,人生将从此与众不同。

哪件好看?.jpg

哪件好看?

让我记录下.jpg

让我记录下

我也要试试!.jpg

我也要试试!

仔细听讲.jpg

仔细听讲

在实验中学习.jpg

在实验中学习

这种材质真好.jpg

这种材质真好

探寻校服中的科学.jpg

探寻校服中的科学

而五到八班则是去西江村去作农户采访。同样的慈祥,同样的热情,同样的感慨,同样的担当。学生们在看似简短的采访中收获的是浓浓的使命感和报国志。

和谢主任打招呼.jpg

和谢主任打招呼

看我们笑的多开心.jpg

看我们笑的多开心

农民的热情招待.jpg

农民的热情招待

讨论下.jpg

讨论下

虚心请教.jpg

虚心请教

我来加把火.jpg

我来加把火

 

真香.jpg

真香

下午一到四班去陶艺室学习陶艺制作。五到八班去校服厂参观。

陶艺室那边,听完陶艺老师的短暂讲解后,各位学生迫不及待捋袖攘臂,投入到“玩泥巴的艺术”中。“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看老师做起来轻轻松松,自己动手却笨拙异常。只能是不断地向老师不断请教,看同学亦步亦趋,慢慢的也找到了门道,一时间抟土声震耳,陶轮转炫目,原本只是毫无生命的泥块,在学生手中,逐渐地变幻成花盆、茶杯、卡通人物等各色物品,未见得栩栩如生,却也是惟妙惟肖。短暂的一个小时,瞬间即逝,随着学生们的作品的大功告成,时间也到了。在十五分钟的休息之后,又转入今天最具挑战性的活动——翻越毕业墙。各班的队长排兵布阵,身手敏捷者先登,膀大力足者托举,团结协作,齐心合力。四十多个同学只用15分钟就顺利克服那3米多高的墙,新的纪录诞生。分校人,好样的!

和学生一起做陶艺.jpg

和学生一起做陶艺

认真制作.jpg

认真制作

任务完成!.jpg

任务完成!

伤好了继续和班级奋斗.jpg

伤好了继续和班级奋斗

齐心协力,加油!.jpg

齐心协力,加油!

我们在下面保护你们!.jpg

我们在下面保护你们!

下午,广场上呐喊声再次响起,拔河4进2比赛开始了,集体的激情再次被点燃,比赛的同学完全忘记了下午活动带来的疲惫,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各班拉拉队的呐喊助威声响彻云霄。有些班级尽管遭到淘汰,但仍然热情地给还在比赛的班级加油,赛场上既充满了竞争的火药味,又洋溢着浓浓的友情。

小心点!.jpg

小心点!

晚餐,喝到了自己昨天捉上来的鱼熬成的鱼汤,享受着自己的劳动成果,那种滋味岂是坐享佳肴的人能够领会得到的?

入夜,一团篝火熊熊燃烧,照亮了夜空,照红了每一个人的脸,也点燃了一颗颗年轻的心。别开生面的篝火晚会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开始了,各班拿出了自己的绝活,呈现在大家面前。歌声飞扬、舞姿翩跹,吹拉弹唱,精彩纷呈。表演者和观众都是那么地投入,彼此亲密无间。熟悉的歌大家一起唱;热辣的舞,大家一起跳。篝火晚会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点燃篝火!.jpg

点燃篝火!

合唱.jpg

合唱

齐头并进.jpg

齐头并进

起舞.jpg

起舞

深情演唱.jpg

深情演唱

主持人.jpg

主持人

精美的手抄报.jpg

精美的手抄报

用心.jpg

用心

走也不忘拍个大合照.jpg

走也不忘拍个大合照

高二(1)班

 

派逊工厂一览

高二(1)班 吴艳玲

六月的风慵懒地吹玩着少年青涩的脸颊,远处,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沐浴着微醺的日光,我们来到了江苏派逊服饰有限公司,进行校服的科学研学活动。在探究纺织材料过程中,团队合作先完成实验操作,讨论现象后的本质,从甄别材质到亲自动手实验,多角度记录实时情况,受益颇丰。零售、工厂生产流程,一环套一环,形成产业链。我们感叹工人在闷热的工作环境中工作的艰辛,一针一线,一推一拉,步步细致,为校服认真负责的态度,深深感染了我们一行人。

漫游派逊

高二(1)班 陶欣玥

身着校服,我们来到它们的出身地——派逊公司。

在这里,各部门有各自的职责,有各自的任务。设计部里,工作人员根据收集来的数据,分析建模,再通过电脑打印出相应的模板;在裁剪室,工作人员按着模板一件一件地细致裁剪;在绣花坊,我看到针线飞舞,我听到机器轰鸣;在征发部,我看到人们穿梭在纸箱与校服之间的忙碌身影······

在这里,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责任与担当,从他们那里学会了团结与合作,在燃烧的布块和火焰中明白了实践的意义。

 

陶艺

高二(1)班 段恒春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台上老师边说边做,三言两语之间一个杯子便成了形,敲敲打打,磨皮抛光,目力所及不见瑕疵。见状我们都有些跃跃欲试——我上!我也行!

 “试试就试试”我刚捏上了一块粘土,敲上两下,石老师就飘来一句:“段恒春你太用力了。”我不服气,伸手拿起画圆的工具,“呲”的一声——圆心偏了,整块粘土宣布报废。

吃一堑长一智,我老老实实按部就班,顺便观察其他同学,石美伦和我一样,“处女作”白白葬送,再战疆场,蔡苏闽的杯子虽然一开始很丑,但居然被他的一番操作起死回生直接送上去涂色了;不过最好的还是李欣悦的杯子,和老师的不相上下,一样精致。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我的佳作“石老师等身手办”在下课铃中轰然倒地,令人心痛不已。

 

 

高二(2)班

 

信任征途

高二2班耿思成

3.6米高,90°垂直的墙体,近乎光滑的接触面,屹然不动的绿色堡垒下,文科班的七十多人一筹莫展。

毕业墙。

这是一场体力、毅力、智力并重的考验。七十多人必须精诚合作,在没有任何辅助工具的帮助下攀上这近乎天堑的高墙。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迅速地有序组织起来。膀阔腰圆的男同学顶着墙成为“基座”;身轻力捷的同学捷足先登并在上方帮助其他攀墙者;下方等候的同学则围在下方伸出双臂,形成“保护网”。

夕阳缓缓落下,给军绿色的墙面抹上壮丽的余辉。攀爬开始了。随着几个急先锋的顺利登顶,这场“长征”进入白热化阶段。文科班最大的特点就是女生数量众多,一个个颤抖的身体踏着“基座”贴在墙上,颤巍巍地伸出手来,她们的上方,是一双双有力的手,伸手,拉腿,伴随着墙上墙下人员的指挥,同学们井然有序地翻过这道坎,其中有惊慌失措者,有镇静自若者;有畏手畏脚者,但无论是什么样的攀登者,总会在众人的的协力之下翻过这道墙。

墙上的人汗流浃背,一双双热情的双臂拼命地向下伸去;墙下的人伸手助推,一声声关切的呼唤阵阵传入攀登者耳中。随着同学们鱼贯而上,终于轮到我来攀登了。

一脚踩在“基座”同学的大腿上,我震撼于他们的佁然不动——如磐石一般沉稳。听着下面同学的指挥,我伏在墙上,伸出了左臂,立马有几双有力的大手抓住了手腕,我的脑海里只剩下一个念头:相信同伴。于是我放松了紧绷的身体,上方的同学立刻把我提了上去,再把腿一架,我的身体已翻到了墙顶。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我也顺利登顶了。

随着剩余同学的逐一登顶,毕业墙活动顺利结束。回顾这次漫漫征途,“团结”和“信任”两个词始终贯穿其中。

只有一个人的胜利不是真正的胜利,只有一个人的毕业只是一个人的失败。唯有组成集体中的每个人都彼此信任,我们才能放心地征服面前的这面毕业之墙。

转眼间夜幕将至,晚霞漫天,我们互相扶持,迎着落日凯旋。

 

派逊校服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高二2班赵雨晨
原始人茹毛饮血、衣不蔽体。如果说火的使用使人们能够吃到热食,一些研究表明,正是熟食的使用,使得原始人类的脑容量大大提高,将人类从愚昧无知中解脱出来。而衣物让人们变得更加文明,更有羞耻心,古人云“正衣冠”则是最好的证明。
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同样蕴含在衣物之中——如果说文字是文化最有力的记录者,那么衣物则是文化最直观的体现。君不见端庄的朱子深衣,君又不见富含革命思想的中山装,又何况现在寓意着平等自由的现代服装。衣物不仅具有现实作用,更蕴含着文化内核,所以说校服劳动教育课程更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懂得了劳动的艰辛,针织密缝,是粒粒汗水,我们更感受到了这背后的文化底蕴——那悦动的图案是无声的倾诉,诉说着秦时明月、汉时宫殿以及那人类文化史上的璀璨星空。

 

由毕业墙想到的

高二2班杭妍君

3.6米的墙,每一寸都凝聚着同学们的汗水。

耳畔响起同学们的欢呼声,那是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集体精神归于骨髓中的滚烫。

“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正所谓“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亩林”。团结的力量总可以创造奇迹。新冠难平,一声声“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碎去了“恐鄂”之音;是一批批白衣战士游走在生死之间,用温暖的眼神传递爱的鼓励;是一箱箱募捐物资穿越五湖四海,来到病人身边。这是镌刻的血液,映照到眼神里的联结,这是中华民族“一个也不能少”的团结力量,这也是毕业墙教会我们的团结精神。

 

 

 

高二(3)班

 

青春恰似火,扬帆正逢时

高二(3)班 孙晗

202167日星期一上午,我们乘车来到江苏派逊服饰有限公司——我们校服诞生的地方。游览间,我能看到,PANSON凭借锐意创新的精神、专业化的管理,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任。我能看到,PANSON本着“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专业的态度、专业的设计、专业的设备、专业的工艺”为中国学生制造合适、青春、时尚、大气的校服。切身体会了校服的制作后,我更加感受到PANSON“关注学生,关怀成长”的信念。PANSON关怀式设计理念烘托特有的校园文化氛围,承载了师生对学校文化的向往和尊重,不仅具有独特的设计理念,还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看我们身着的校服,其设计无处不体现出“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无处不显露出“诚朴雄伟”的校风。将活力和关爱织进衣料,把万物运动法则缝进每一个褶皱,将生产线移入园林式生产基地,只为将与自然和谐相生的能量献给你。

下午,我们迎来翻越毕业墙的挑战。这是一段震憾心灵的历程,是对大家心灵的磨练。它使我们重新认识了团队力量,也激发了我们的个人潜能。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是可以有完美的团队。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人的潜力是无尽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所谓少年

高二三班 皇甫笑语

提及少年一词,应与平庸相斥。

六月的风实在灼人,吹在身上毫无凉意。阵阵热浪之中,炎炎烈日之下,三米六高的毕业墙,不断滴落的汗水,狰狞的面容,颤抖的手指,这,就是我们攀爬毕业墙时的写照。

下午五点,我们正式开始了爬墙的过程,要求是苛刻的,不准借助任何外力,不准说话,说话会被罚下来再爬一次。

想想这似乎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然而我们做到了,历时21分钟,被罚下三次,加起来共58人,全部通过。

试想,如果没有即使被人把肩膀踩的血痕累累也心甘情愿的人梯,这将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试想,如果没有全队人一双双高高举起保护的双手,也将没有这么令人惊叹的结果;试想,如果没有执意带伤上场的那些将我们拉上去的人,更将不会有如此令人感动的过程;试想,如果没有无数帮扶,托举,拉拽的手,亦将不能创造奇迹。

没有人胆怯,没有人退缩,没有人落下。

少年的心,是仲夏夜的荒原,割不完烧不尽,长风一吹,野草就连了天。

只有少年,才能在十七八岁的年纪里,有如此壮举。

 

 

翻过青春的那道墙

高二三班 史明程 侯冠同

今天上午我们去参观了派逊公司,学习了棉的识别与辨认,也参与了班服的定制。我们了解到了每件校服制作的过程。

下午我们首先去学习陶艺制作,明白了日常生活中陶制用品是如何制作的。随后就是今天的重头戏,爬毕业墙。在这之前,我们早已耳闻爬墙的难度。

果不其然,这是一个十分考验团队、技巧与体力的项目。

我们班是一个值得信赖,团结互助,永不言弃的集体。在队长的合理安排后,在队员们的汗水中,在炎炎烈日的见证下,全班同学手拉着手,拉起一条条信任的纽带,最终完成全班过墙的任务。

期待已久的篝火晚会到来了。社会谣,新宝岛,极乐净土。狂欢的舞会充满了青春的放荡不羁;白月光与朱砂痣,Damai Danai,天外来物,悠扬的歌曲抒发了未来的无限向往。

今日喉咙因为呐喊助威而沙哑,话筒收声又偏小,BGM也被错改,仿佛诸事不顺。但在逆境中我仍未放弃。

我相信我成功了。

 

 

高二(4)班

 

翻毕业墙有感

高二4班徐行黄睦童

太阳的光辉已然疲惫,却带不走我们的热情,激烈而澎湃。3.6米的墙与热浪共缄默,而我们亦在无声中向上拼搏,开启翻毕业墙的拓展活动。仰望,甚是担忧,我怎可能将自己腾起,一跃触巅峰?然而,“我”非个人意义上的单个个体,而是我们,高二4班。

努力向我伸来的手在上方迎接着,左脚刚刚试探似的触到坚实的“基座”,便感觉自己腾空而起,双脚被有力的数双手托起,而双手与上方的双手紧紧相扣,一种名为安全感的气息霎时间从心底溢向身体的每一个角落。未反应完全,我们班在墙上的男生便体贴的让我完美“优雅”的着陆了。

带着恍惚的情绪,也成了外层的保护圈,高举双手,十指张开,满是帮不上忙的焦急。金色夕阳的余晖中,一大片高举的手对着被染成金色的攀爬者,像极了那向阳花,却无法触碰,只能用目光凝聚心底里的呐喊,用凝望试图传递自己的一份力。

分明能看到上方的队友们愈发狰狞却依旧坚毅面容,汗珠从3.6米的高空滚落。面对着墙的踏实基座,令人心安,背影犹如靠山。这分明是高二4班的同学们用青春在拼搏,用爱在付出,用越发强烈的归属感去造就集体主义,共进退的观念。没有静默中付出的人,哪会有到巅峰的喜悦?希望在今后的与这群阳光向上敢拼也会拼的人最后一年的共处时光里,我也能进我可能成为“基底”,而大家仍多是“攀爬者”创造属于我们的明天。

参观派逊感想

高二4班陈子怡

纺纱搓线,缝衣钉扣,每一步操作都体现出工人们的娴熟技艺;刺绣扎染,裁剪缝纫,每一道工序都只为不负仅此一次的青春年华。校服、班服既是科学的实验室,又是艺术的舞台。漫步在派逊服饰有限公司,亲眼看见一件件校服的诞生,我们对校服所蕴含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认知。当同学们亲手将班服图案印下,那天蓝色的衣料从此便有了灵魂。穿上这件班服,我们便要在这湛蓝澄澈的年华里尽情FUN肆。过往的一切都已成为青春的序章,明日的情节还将由我们书写下辉煌。

 

翻墙有感

高二4班周轶

同样的一块铁,可以锯融消损,也可以百炼成钢;同样的一支队伍,可以碌碌无为,也可以成就大业。今天下午,高二4班的全体同学进行了名为翻越毕业墙的拓展活动。如果说,墙下男生们的肩膀是我们坚强的护盾,那墙上的臂膀就是我们上升与前进的动力,没有了谁,这任务都无法完成。我们挥洒青春的汗水,流淌感动的泪水,我们克服了困难,我们超越了自我。“人心齐,泰山移”,我们再一次深刻的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与集体的精神。俗语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而年少的我们不经历艰苦磨练,又怎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高二(5)班

 

采访农户,了解社会

G2-5侯俊杰

上午在农户家的调查,让我了解到农民的生活变化之大。

郭爷爷以前的生活十分困苦,衣不蔽体,基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经常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如今,村上三十多户人家,居住条件上升,网络覆盖,蔬菜水果品种多样,田家小院里面种着韭菜,玉米,毛豆,梨,足够自己家里食用。另外在政府的帮助下,村头里景观改善:空气土壤质量都令人满意,与几年前的黑臭河大相径庭。

1978年前的衣食忧虑,到如今的努力奋斗,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一切都离不开党的领导。看到郭爷爷家老中少三代的和睦相处,以及与我们交谈的淳朴民风,我打心眼里希望,农民以后的生活能够更加幸福,与城里的生活缩小差距。能够在一个美好时代中享受每一刻。

农户走访有感

G2-5 孙浩岚

今天我们前往西江村开展了农户调查。爷爷和阿姨非常热情,和蔼可亲,以及他们的孩子——开始很放不开,但是熟悉了以后对我们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经过调查这个家庭的奶奶和儿子。全都外出打工了,每天从早上到晚上都在外面,但是家里的田还没有荒废,种了各种蔬菜。现在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吃不饱饭了,村里经过党和政府的指导,居住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交通也变得便利,离村不远处甚至还有高铁。而村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去行知小学,行知中学上学……总之。村里的变化很大,村民们也十分热情,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淳朴的民风。

采访农户有感

G2-5 苏泽宁

今天下午,我们前往西江村开展农户调查,我们来到郭爷爷家,郭爷爷十分和蔼可亲,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通过和过爷爷的交谈,我们了解了许多西江村的发展故事,也了解了一些西江村的发展情况,虽然村里也有一些留守老人,但是总体的经济水平也不算低,村民们的生活也过得不错,之后我们在郭爷爷家吃了午饭,不得不说,这些饭菜和学校的有的一拼。下午我们去参观了江苏派逊服饰有限公司,在那里,我们知道了,我们的校服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也亲身体验了一些制作校服的步骤,体会到了校服制作的不容易。晚上我们迎来了最期待的篝火晚会,每个班级都准备了很多有意思的节目,有的唱歌,有的跳舞,还有人说相声,同学们也都很放得开,我身边的每位同学脸上也都洋溢着欢笑。

 

 

高二(6)班

 

感想

高二(6)王涵哲

上午,我们前往西江村进行农户访谈。

经过了十几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西江村门口,开始寻找胡步梅奶奶。经过一番询问,我们得知,胡步梅奶奶今天有事,所以我们接受了另一位爷爷和奶奶的接待。爷爷奶奶耐心的回答我们的问题,并和我们谈论最近的生活及感受。爷爷奶奶的房子是十几年前新修的,生活条件还行,但每个月只有700块钱养老金,除去水、电、米就没钱了。另外,垃圾分类并没很好的实施,老人们都不识字,存在表面工作问题。治理河流污染方面,水面上有生物浮床。中午,爷爷奶奶热情地招待了我们。

下午,我们前往派逊服装厂,进行了班服的制作。

今天的活动让我印象深刻!

感想

高二(6)班樊笑妍

今天是学农的第三天。上午,我们去西江村进行了访谈。

星期一的西江村是个宁静的的地方。婉转的鸟鸣声中偶尔传来几声犬吠,几位老人悠闲地在村里散步。阳光洒在村中,穿过碧绿的树荫,洒在乡野之中。这是乡村中特有的安静和孤独。子女们出门打工或进入城市工作,孙子孙女平时都在上学,老人们在日常的琐事中消化孤独。迎接我们的爷爷奶奶现在独自居住,他告诉我们他们这几天一直在迎接来调查的同学们。这也许让他想起自己的孙子孙女吧。

 

 

高二(7)班

 

乡间盛情

高二(7)班      姜健安

今天,我们走访了农户,开展了社会调查。

从基地进来十分钟,到达桥边,又步行半分钟,抵达了树丛环绕的隐匿之地——西江村。村里大多是些爷爷奶奶,他们辛勤地忙碌着自己的事务,奶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和蔼又亲切,笑着欢迎我们,并且开心地为我们指明方向。为了迎接我们,担心我们一路颠簸,他们特地将美味的饮料抱到了路边,开启了临时住处。都说土狗通人性,许是受村里这群和蔼老头的影响,村里的狗狗们都十分安静,对我们没有任何敌意,十分乖巧地在各处乘凉,玩耍。村里人十分忙碌,但并不介意抽时间供我们调查询问,他们都十分热情地招待我们并详细地回答了我们的问题。中午,张奶奶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有九个菜,味道十分不错,这是我们这几天来吃过最好的一顿。为了感谢张奶奶,我们为她擦拭了桌垫并打扫了卫生。我们相处的十分愉快。

 

 

从未有过之体验

高二(7)班邵雨轩

在高三学子开始高考的第一天,我们跨入了一个“祥和”的村庄,寻找以为“祥和”的莫奶奶——中午体验农村饭菜的地方。

但是在寻找的过程中充满了奇异与欢笑。

经带队老师的指点,我们带着充足的准备,向着最远的黄奶奶家前进。我们第一次问了一个人,说了个大概的路线,就顺着路线走了过去,到第二次问的时候,回答却不知道黄奶奶是谁,瞬间,祥和的色彩徒然凝重了起来。我们沿着羊肠小路,绕过一个又一个弯,终于找到了黄奶奶家,不出意料,黄奶奶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家。

路上,吴煜恒格外兴奋,几乎一路上的欢笑都是由他创造,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笑话。

关于社会实践

高二(7)班梁欣湉

“三农”一直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只有深入农村,走进农民,才能真正了解“三农”问题。而今天,我们就走进了农村,开展了社会调查。

走进西江村,映入眼前的是一排排低矮的房屋,有些是装修过的,有些却破破烂烂。在真正调查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哪个都没有用上,与农村的实际严重不符,没有一点实际价值。我们只好随机应变,当下的土地实行的是流转政策,但西江村的土地全部被政府征收,而我们组的任务是询问农民的工作情况,我们不得不把问题转向了就业、收入、工作情况,这对我们确实是一种考验。

和农民们打交道也是困难之一。不仅因为许多农民都有口音,不大能听得懂,也因为有些爷爷奶奶年纪太大了,听不太清了。我们尽力去分辨她说了什么。有的农民讲起来滔滔不绝,我们认真听他们说完,不时附和,再见缝插针地提问题。这对我们也是一种新的体会。

中午在农民家吃的午饭,没有大鱼大肉,但别有一番农家菜的滋味。

通过本次社会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三农”问题,这也告诉我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高二(8)班

青春光华

高二(8)班 李希彤

一根根木棍拱聚在火盆之底,燃烧着,火舌沿着向上的木棍攀上半空,倏地一下攀上黛青的天,青春的天空,被星星点点的火星洒上斑斑驳驳光影。三毛曾问荷西,飞蛾怎样?荷西不解风情说:扑火的样子最美。奔赴一场无畏的战争的飞蛾扑向未知,正如终结的烟火里的尘埃一样绚烂,也像线香烟花滴在那片终结的地方,留有余温和无尽的感动。高考的第一天,一批无畏的勇士提前一年去往了未知,探索着,挑战着,这些名词都不能够形容他们,我愿意用战士二字去形容他们,这场青春之战,愿他们收笔的那一刻,有战士收刀入鞘的骄傲。献出青春的花火,绽放在无悔的夏夜星辰,朝阳晨曦之中。在绿色荧光斑点的墙上映着的疏影婆娑,红色的火焰闪烁的眼眸中是青春的光火,在这个夏夜,月色好美。

 

乡村日记

高二(8)班 宋贞乐

水泥的地板,朴实无华的家具,却用精心准备的八个大菜招待我们——这就是马德山爷爷,一个时庄退休的厨师。初见马爷爷时,第一感觉就是年轻,我们都惊讶:这哪是“爷爷”啊,分明该叫 “伯伯”嘛!他说,他今年66岁,经常在晚饭后去散步。他耐心地回答我们的问题,为我们介绍当地的生活情况,包括家庭人口结构、垃圾分类情况、就医条件等,在交谈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农民生活的艰辛,但也感受得到时代的进步,马爷爷说,现在子女学费都能交得起,青壮年的工作基本可以就近找到,空巢老人现象也大为减少。在回基地的路上,吃饱喝足的我们充满感激,也充满希望——我们坚信,未来将因我们的存在而更好!

 

乡村之遇

高二(8)班 汪欣悦

一路上有好多热情的农户为我们指路,我们很轻松地找到了胡学斌叔叔的家。将背包安置好,我们走访了西江村的几户人家。我们提出了一些关于村子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娱乐闲暇时刻消遣的方式等问题,并熟悉西江村现有的一些问题:高铁噪音问题、污水处理不当、拆迁不到位的问题。和蔼可亲的爷爷奶奶们不仅耐心地解答了我们的问题,还同我们讲起了往昔的趣事。

走访完毕,回到了胡叔叔家,色香味俱全的七菜一汤已经摆在桌上,用餐期间,当我们问及他们的外孙学习和生活状况如何,他们说都很好,脸上充满幸福。

在这次走访期间,无论是朴实的胡叔叔,九十多岁高龄仍在做木匠活的老爷爷还是小卖部的老板,我们都能从他们的话语神情中窥见他们平淡而快乐的生活的一角,让我觉得这次活动充满了意义。

 

新印象

高二(8)班 余扬

走进农户,是我以前从未想过的事,经过柏油马路,走过土路,几经探寻,我们终于找到了司成英奶奶的家。我们欣喜地了解到农户的生活状况已经得到基本改善,拆迁补贴、体检工作已经落实,村里通上了自来水、互联网,居民组织了自己的娱乐项目,也学会了电商、网购。同时,大学生村官派驻乡村,更有本村大学生回乡创业,为家乡做贡献。迎着热烈的阳光,我们坚信未来的中国将如晨曦一般生命力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