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
在刚刚结束的江宁区第二届“小图灵杯”编程普及赛中,我校小学部25名参赛学生积极备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王歆博、苗雨、杨章、邹习炫、王孟涵、张芷晗、钱楚文、邓树豪、张宇翊、屠浩文、黄泽楷获得一等奖,朱弘毅、姜锦凡、沈子骞、杨家泽、唐浩铭、邢子瑜、石镓齐、韦羽翔、方若熙、常越洋、李鼎良、王添亿、曹翌获得二等奖,陈俊花、段婵媛、顾采云获评“优秀辅导教师”,学校荣获竞赛“优秀团体奖”和“优秀组织奖”。
公开选拔
根据江宁区教研室的要求,此次“小图灵杯”编程普及赛参赛对象为五、六年级学生,我校的参赛名额为25名学生,我们利用两周信息课的时间进行了测试选拔,确定了参加区赛的学生名单。
集训活动
选拔后,老师们利用午休及社团课时间对入围的同学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集训。在赛前训练中,我们提前制定计划、训练内容,培训的时候,对于学生提交的答案,认真批改,有共性的问题全体讲解,个别性的错误,点对点的辅导。周五将主题活动发布在群里,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完成,提交给老师,老师们批改再反馈,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正式比赛
6月5日下午,25名同学参加了由江宁区教研室统一组织的编程线上赛,分为客观选择题和主观编程题两大类,由江宁区内的信息科技老师推磨监考,全程摄像,同学们沉着答题,全力以赴,教室里不时传来沙沙的演算声,80分钟在孩子们的专注中悄悄地溜走了,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的竞技风彩。
学生参赛感悟
六2班 王歆博(我校第一名)
我和编程的缘分开始于一年级,在学校机房的第一堂信息课就把我深深吸引住了,于是每周一次的信息课就成为了我最期待的事。一个个模块拼在一起可以驱动屏幕上各种图形,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编程给我带来的快乐。一次又一次主动的探索,课堂老师有趣的教学方式,都让我觉得学习编程是一件有趣的事。
后来我知道一些电脑软件都是用编程语言设计出来的,我对编程的世界更加充满了好奇。又接着学习了Python和C++,这些代码语言功能更为强大,可以设定很多变量,加上条件、循环等语句的应用,编写程序的的时候需要我们理清逻辑运算、推演程序的过程,这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平时我会设计一些小软件,总是急着想要分享给我的亲友,看到他们惊叹的样子,都是我学习之路的动力和调味剂。
目前我正在学习编程的各种算法,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大幅的缩短程序运算的时间,同时难度也提升了很多,一道题常常需要我尝试各种方法、不断调试程序、查找错误,这个过程锻炼了我的耐心和毅力,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何学习从兴趣开始,中间总会遇到觉得枯燥和困难时刻,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节奏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家长的耐心、鼓励都是我坚持的信心与动力。
六17班 苗雨
编程不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编程,我学会了分解问题,设计解决方案,优化程序。这些技能在我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让我能够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同时,我也要感谢我的老师和同学们,是他们的陪伴和指导,让我在学习编程的道路上不再孤单。我们一起探讨问题,一起解决问题,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编程的魅力。
六14班 邹习炫
参加“小图灵杯”比赛让我深刻体会到编程的乐趣和挑战。自从二年级开始学习编程,我逐渐被它的魅力所吸引,从简单的思路到复杂的算法,每一步都让我更加热爱这门技能。正如我所理解的,"编程是我们时代的魔术,它创造了我们明天的世界。"在小图灵杯的比赛中,我不仅仅是赢得了奖项,更是发现了自己在这个领域的潜力。这次经历不仅增强了我的自信,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未来学习和探索编程的决心。
六14班 张芷晗
我第一次接触Scratch是在三年级的四点钟课堂上,它独特的创造性与挑战性,让我从一开始的迷茫,到对编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Scratch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过程,一次次的编程实践,不仅提升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也锻炼了我的专注力。它充满挑战,也充满乐趣。
很荣幸能在这次比赛中获奖,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与辛勤付出,我会带着这份荣誉,保持着对编程的热爱,继续提升自己,在分校的舞台上放飞梦想,超越自我,再创佳绩。
结尾
我校小学部一直重视学生的科技特长培养,从一年级就开设了信息科技课程,还专门编写了两本编程类的校本课程:一年级的实物编程《探秘程小奔》,二年级的积木编程《Scratch Jr少儿编程》,探索了当下课堂进行融合教育的可贵路径;四点钟课堂信息科技类的社团从scratch、python、c++到创客工坊,从软件到硬件,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相信在学校这样一系列特色课程的扎实推进下,孩子们的编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定会得到大幅提升,为自己的科技创新梦播下一粒种子!
撰稿:梅崇凤
校对:何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