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频道
朱国军名师工作室
聚焦课堂共研教学 思维碰撞赋能成长
[ 发布时间 ] 2025年04月22日    [ 点击次数 ] 101
浏览字号:


为聚焦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师思维碰撞与专业成长,4月21日上午,江宁区朱国军名师工作室活动在南京东南实验学校小学部如期举行,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一堂,围绕教学实践展开相互学习与深度研讨。

第一节课由南师附中江宁分校清水亭学校的吴彤老师执教《用数对确定位置》。吴教师以哪吒闯关”这一情境贯穿全课,串联知识脉络,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时,吴老师设计五个环节层层递进:从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发现观察方向存在的矛盾,再通过“小老师”引导学生明确列、行的顺序,辨析(2,3)与(3,2)差异等活动,深化“先列后行”的坐标规则;最终回归教室真实场景,通过让学生用数对确定教室里同学的位置等方式,实现数学概念生活化应用。本节课吴老师还注重促进学生思维进阶,通过三次关键冲突(方向矛盾汉字解构数对互换)推动认知建构,同时渗透符号意识与空间观念。

第二节课是由东南实验学校的成源老师带来的《三角形的认识》。成老师以生活情境导入新课,巧妙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随后,引导学生经历画三角形”的教学活动构建概念认知,以达成对首尾相接”“围成等核心概念的理解,有效突破认知难点。在教学三角形”这一环节时成老师动态演示C点的位置变化,引导学生对图形属性的深度思考,实现了空间观念与逻辑推理的有机融合。在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成老师设计为精妙,通过对比实验和操作验证,让学生亲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实验验证-总结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了他们的实证意识。本节课以问题链驱动思维发展,通过为什么”“凭什么等追问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有效促进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两节课后,南师附中江宁分校上坊小学的海玲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课堂中的互惠学习》微讲座。海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提出:小学数学课堂的互惠学习可按照“前置学习-交流反馈-认知传递-练习检测-拓展提升”五个板块来开展,并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详实阐述了互惠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及其作用,为工作室成员带来了独特的教学思考和宝贵的实践经验。

最后,两位工作室成员邵楠和高兰兰老师分别就两节课进行点评。邵老师指出,吴老师以情境贯穿全课,引导学生在闯关中逐步探究确定位置的规则和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和规则解决相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对确定位置时两要素的深刻理解。高老师认为,成源老师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将看似独立的教学内容巧妙串联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同时,成老师在教学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本次工作室活动,为小学数学教学搭建了创新实践与深度交流的平台,为参加的所有工作室成员带来了思考与收获,有力地促进了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相信在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未来将会展示更多优质的教学实践成果,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为培养新时代优秀教师持续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