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语文教研组
聚焦识字趣味 深耕单元整体
[ 发布时间 ] 2025年10月11日    [ 点击次数 ] 428
浏览字号:


——二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活动报道

为落实新课标理念,提升低段识字教学实效,二年级语文组围绕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识字3拍手歌》《识字4田家四季歌》两篇课文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本次活动由吴春梅老师主备,组内教师结合课堂实践与听课经验,围绕“识字教学策略”“单元整体关联”“朗读指导方法”展开深度研讨,碰撞出诸多教学智慧。

吴春梅老师以《田家四季歌》为核心,从教材分析、学情把握、教学设计三方面展开说课。她首先指出,《田家四季歌》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春种、夏忙、秋收、冬藏的农家生活场景,既是识字载体,也是渗透传统文化与劳动教育的优质素材。结合江宁区听课学习的启发,老师特别强调:“低段识字教学要‘立足文本,链接生活’,既要关注生字本身的音形义,更要通过多元方法让识字变得有趣、有用。”

老师分享后,组内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展开讨论,一致认为两篇识字课文的教学需紧扣“低段特点”,重点落实“三个关注”。一是关注“课文朗读”,培养语感基础。二是关注“单元整体”,关联识字目标。 组内教师梳理发现,本单元以“识字”为主题,两篇课文均承担“认识45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的核心任务,且与“大自然的秘密”“儿童生活”等后续单元形成梯度。因此,教学时要跳出单篇,从单元视角明确“通过多样方法识字”“在生活情境中运用生字”的目标三是关注“识字方法”,提升学习能力。结合听课反思,教师们提出要避免机械识记,倡导“多元识字”:如利用形声字规律(“蝴、蝶”带“虫”旁与昆虫有关,“苗”带“艹”与植物有关)、生活识字(联系学生见过的农田、季节变化)、动作演示(“戴月光”中的“戴”可模仿农民弯腰劳作的动作)、字源识字(如“季”从“禾”从“子”,本义与庄稼生长周期相关)等,让识字过程成为探索语言规律的旅程。

此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为《田家四季歌》的教学明确了方向,更让组内教师对“低段识字教学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共识——用儿童的方式教汉字,让汉字的学习与生活、与心灵产生联结,便是最有效的教学。

撰稿人:邢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