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语文教研组
AI赋能小学语文教学:三维模式重构课堂,智能体实践解锁教学新场景
[ 发布时间 ] 2025年11月03日    [ 点击次数 ] 238
浏览字号:

 ——高年级语文教研活动

1030高年级语文组齐聚五1班教室展开了一场以“人工智能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唐朝辉老师与高语组老师共同探讨AI技术如何打破传统教学边界,推动教与学模式的深度变革。

讲座开篇即指出,人工智能的普及正重塑小学语文教学生态,核心变化体现在教与学模式的双重升级。在教学模式上,传统“师—生”二维互动已逐步转向“师—机—生”三维协同模式,AI成为连接教师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需求的关键纽带;在学习模式上,AI技术让学习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泛在化”学习,同时通过数据精准分析学生学情,为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提供支撑。

为让理论落地,讲座结合具体课例展开深度解析,聚焦AI在教学全流程中的应用场景。唐老师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例,利用微课展示了如何利用AI生成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和兴趣、利用 AI 个性化学习平台推送预习任务和反馈。

接着,唐老师从“智能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智能搭建支架,激活习作灵感”“智能多元评价,提升言语表达”三个维度,结合四年级下册习作《游—》教学案例,详细演示了如何借助AI创建“习作指导智能体——徐霞客智能体基于学生学情生成个性化写作情境——为缺乏旅行经历的学生推送本地公园、博物馆等熟悉场景的图文素材,为有远行经历的学生提供“按顺序梳理游览路线”的思维支架,引导学生搭建清晰的写作框架最终完成习作的点对点指导

难点突破环节,唐老师演示了如何利用豆包、剪映和即梦生成习作指导的微课,完成习作难点的突破;随后,智能体“徐霞客”的点评环节是讲座的又一个亮点。智能体“徐霞客”的点评环节,既实现了人机对话,又极大地鼓励了孩子的创作激情。听完“徐霞客”的点评,老师们也想积极尝试进行智能体的创设。

最后,在实践操作环节,主讲人带领现场教师以《两小儿辩日》为例,共同体验“孔子智能体”的创建过程。教师们通过设定“孔子的语言风格”“对‘辩日’问题的回应逻辑”“引导学生思考‘学无止境’的价值观”等参数,让智能体模拟孔子与学生对话,既还原了文言文场景的文化氛围,又能实时解答学生对文本的疑问,让经典教学更具互动性与趣味性。

此次讲座不仅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AI教学的实操路径,更启发教师们思考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本质——AI并非替代教师,而是通过技术赋能,让教学更精准、学习更高效,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